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上升明显。本月,市食药监局也公布了今年第一期北京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该监测涵盖了在本市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699种药品。监测时段为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3月15日,共收集有效《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13份,均为一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品说明书载明的瘙痒、皮疹、头晕、恶心等,并无群体性不良事件。为帮助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市属医院将设置用药咨询中心。本市首家用药咨询中心今年3月在安贞医院挂牌运行。9月底,用药咨询中心将在市属医院内全部推开。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增长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去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余份,比2012年增长9.0%。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9.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2.1%。
不良反应报告中,14岁以下儿童的报告占10.6%,与2012年基本一致,65岁以上老年人的报告占17.8%,较2012年明显增长。
65岁以上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现小幅升高。一些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专家分析,老年人往往身患数病,经常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此外老年患者求医心切,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应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性问题。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高
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一直居各类药物之首,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重点。虽然抗感染药报告数量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容易导致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加之临床用量大、不合理用药因素的影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居高不下。2013年抗感染药物严重报告中排名前五位的类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和β-内酰胺酶抑制药,与2012年基本一致。
食药监部门建议临床医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救治,降低使用风险。
儿童不合理用药突出
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中,不合理用药现象突出。
因其严重肝损害风险,2011年5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规定尼美舒利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适应症限制在抗炎、镇痛的二线治疗,且疗程不超过15天。但目前这种药品仍被用于儿童。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显示,12岁以下儿童的报告仍占9.8%,用于感冒、发热类疾病的报告占35%,治疗时间超过15天的报告占1.4%。
中药合并用药现象突出
合并用药可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监测显示,合并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对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20位的药品合并用药情况的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41.0%,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54.1%。
食药监部门建议临床医生,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要求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应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