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药物经济学:让政策坦然面对质疑

2014-07-08 16:00:49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刘志勇

开篇语

药物经济学是人类应对医药资源配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我国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在制定医药相关政策时,屡屡提到要利用药物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和技术手段。什么是药物经济学?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药物经济学在国际上的应用形式有哪些?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最近一些与药学相关的论坛上,“药物经济学”成了热词。如何认识药物经济学的价值,本版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对此全面求解。

重要性日益被重视

2009 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将应用药物经济学来指导药品定价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制定,“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

2009 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提出,在药品调入调出时,需考虑按照药物经济学原则进行疗效价格比较的结果。

2009 年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提出,基本药物专家库中需要包括药物经济学专家,“咨询专家组根据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对纳入遴选范围的药品进行技术评价”。

2010 年修订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提出,可替代药品治疗费用差异较大的,可以以对照药品价格为基础,参考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决策部门对药物经济学的重视,通过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的表述可见一斑。对于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和作用,学界的表述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地比较分析医药技术的经济成本和综合收益,进而形成决策所需的优选方案,旨在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

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关于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顾问教授宣建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世界各国的医疗费用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政府和社会保障机构逐渐不堪重负。1979年,美国国会责成其下属的技术评定局对公共医疗费用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药物经济学一词,并出版了第一本专业期刊;1991年专著《药物经济学原理》出版,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初步形成。

宣建伟进一步解释说,药物经济学可以理解为卫生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细化,在不太严谨的情况下,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又可以等同为药物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性评价是药物经济学研究得出的某种结论。“政府需要鼓励创新药物的使用,但由于支付能力有限,又不可能把层出不穷的新药照单全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要找到一个公平的方式评价哪个新药的性价比最高,这就需要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亚太委员会委员陈文教授表示,从广义上讲,药物经济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所谓的药物经济学,与之相关的概念此前我们叫做卫生经济学,也可以叫做卫生技术评估,也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概念在药品领域当中的应用和探讨。几者之间的基本理念是比较接近的,是一个演进和发展的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范畴上有所差别。”

在医改中大有用武之地

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结合医药领域的特殊性,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健康效果改善的新兴科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以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从狭义上讲,药物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测量、对比分析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卫生服务项目所产生的不同社会效益,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疾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表示,药物经济学在医疗卫生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主要是为药品政策甚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走向提供科学证据的支持,比如药品定价机制、药品准入制度甚至临床治疗决策、医保报销政策等。陈文表示,药物经济学特别关注效率问题,“不仅关注花多少钱,更注重能够得出什么样的健康效益,就是一个‘值不值’的问题。随着医改的推进,各方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表示,希望在政策制定和调整时能够得到药物经济学方面的证据支持。这在国内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