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鼓励高端社会办医政策提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9月17日)从深圳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卫计委”)获悉,深圳已规划五块医疗用地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并推介两个三级公立医院合作项目。
深圳市投资推广署招商专员何峰也在近日对媒体透露,目前有30家投资机构与深圳市政府进行社会办医项目的洽谈,不乏德国西门子集团、韩国SKG集团、美国哈佛医学院、香港今日国际等国际知名机构。本月22日,将有24家投资机构签订在深办医协议,涉及投资金额80亿元。
多方面扶持社会资本办医
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中央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文件,对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提出明确要求。今年9月,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设立外资医院。
而去年11月,深圳市出台《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提出在用地、税收及日常运营补贴方面给予重大优惠。
9月16日,深圳市卫计委促进办副主任李林在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合作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规定在土地、人才、税收、财政补贴、社保政策等多个方面扶持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
根据深圳市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达到2155家,占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77.4%,其中民营医院73家。另有数据显示,2012年,深圳每千人床位2.65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生2.27人,远低于北京(7.35张、5.24人)、上海(7.44张、3.75人)、广州(6.22张、3.37人)等中心城市,处于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3.56张,2.97人)。
但是,医疗机构市场并未出现遍地开花的非公立医院。卓创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认为,中国医疗市场主要还是政策市场,如果能享受到平等的政策,社会办医才能在国内铺开。
对此,深圳市卫计委方面表示,非公立医疗机构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偏低、同质化现象明显,在技术水平整体上同公立医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民营医院成效不一
记者注意到,深圳新一轮的社会办医已经有别于早年的 “莆田系”民营医院,开始有了借鉴香港经验和高端定位的萌芽。2013年5月,国内第一家港资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落户深圳。据了解,该医院的创始人林顺潮是香港乃至世界知名的眼科医生,尽管看诊收费较高,但该医院亮相首年即实现收支平衡。
当然,深圳也不乏水土不服的案例。今年7月,有媒体援引香港大学校委会委托普华永道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撰写的顾问报告称,港大深圳医院运营两年总亏损近10亿元。但院方不久后即驳斥这种说法,回应称2013年收支平衡。记者近日多次试图联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对方未接受采访。
“香港的医疗水平在亚洲排名靠前,深圳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引进香港经验作为突破口,引进香港方面的资源鼓励社会办医。”赵镇表示,欧美、新加坡等外资医院进入中国市场将带来不同的就诊理念和经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则指出,如果能将欧美的医院运营模式复制过来,将有望带动国内的服务升级。
但是,一方面,以哈佛、西门子为代表的外资医院就诊环境、服务态度会比国内三级公立医院好,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社会办医的公立医院没有纳入医保,这意味着去这部分医院看病的费用成本较高。
尽管深圳市政府已经对社会资本办医全面开闸,但就目前而言,社会办医要想畅通无阻还需要更多配套的政策细则。赵镇指出,未来社会资本办医的模式将越来越多,但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承担的依然是“补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