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逐渐减速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外资药企之前急速扩张、过度基础投资的问题逐步显现。现在外资药企比较多的动作,如合规、并购、人员规模调整,都可以说是为了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必然举措。”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论。
在华疫苗之变
去年,诺华与GSK和礼来达成“换子”交易:诺华接手GSK肿瘤业务单元,而其疫苗业务置换给GSK,另一方面,诺华的动物保健业务也以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礼来制药。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重组目前又有新进展。据悉,原诺华疫苗部门中国区负责人已经辞职,新的疫苗部门在华业务负责人由原GSK疫苗业务负责人全盘接手,这一中国区负责人的变动已内部宣布。
“人员安排上目前只有疫苗中国区负责人确定了,下面的都还没有动,预计未来半年会尘埃落定。”上述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透露,不少原诺华疫苗中国区员工已经或正在考虑离职,而二者的疫苗部门整合的下一阶段重点将是管理系统的对接。
另一方面,双方疫苗部门重组的主导方GSK正加速布局中国疫苗版图。
3月21日,GSK首席执行官安伟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表示“在未来一年会在中国扩大生产能力,我们会将一些新的技术、领先的技术引入到中国,特别是疫苗,疫苗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此次的整合中,疫苗部门成为了诺华的“弃子”:“此次整合与现任CEO思路有关,诺华希望专注于主要的业务,如肿瘤、眼科、仿制品药物等。”上述行业分析人士告知记者。据悉,此次诺华剥离的疫苗业务在2013年的实际净销售额为14亿美元,总利润占比不足百分之十。
在华疫苗部门发生波动的不仅仅是诺华和GSK两家。
今年3月30日,辉瑞中国通过邮件通知,暂停在华疫苗业务。
本次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为主导产品“沛儿”(主要用于预防儿童常见的肺炎球菌疾病)在进口注册证号即将到期时申请更换,但CFDA尚未批准,无法上市。
而事实上,有业内人士指出,辉瑞目前在华疫苗产品太过单一,因此才遇到了某一产品销售受阻,整个部门便“无米下锅”的情况,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也迫使辉瑞不得不暂停在华疫苗部门的运营。
“这与外资医药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也有关,否则放在2013年以前辉瑞消化这些人不在话下,不至于大部分要遣散。”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告知记者。
合并加速或为适应新常态
今年年初,湖南省药品招标大幅削减药品价格,重压之下不少外资药企纷纷撤标,放弃该省基药市场。这可能只是最近一两年外资药企在华发展受挫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国内反腐力度加深、医保控费等诸多因素,外资药企如今在华的发展放缓。“合并、瘦身”成了多数外资药企的选择。
“在去年的医药行业,我们看到有三大趋势,第一是不管是全球还是中国,执法力度会继续不断加强下去。第二个大趋势就是我们看到很多合资企业之间的并购不断加强,而且并购的水平是史无前例,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规模。第三个趋势就是我们看到有关医疗腐败的举报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安永大中华区纠纷协调及审查业务合伙人杨益骅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边“瘦身”,抛弃对主营业务收益影响不大的边缘部门,减少基本开支;一边“合并”,壮大行业领先领域,争取更多的利润。
去年9月,德国制药与化工巨头默克集团斥资170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化学公司Sigma-Aldrach,完善该公司生物制药业务,这也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合并后我们在中国的业务量增加了两倍,拿到了对方24万个产品的产品线。”默克密理博首席执行官兼总裁UditBatra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igma的电子商务更完善,他们可以为他们的24万种产品提供无缝链接的物流服务,这也是我们所看重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常态到来,尽管发展速度大不如前,但并不代表市场以对外资药企失去吸引力。“我们的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在8%~9%,而在中国只有5%~6%,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中国区域的发展速度仍是全球业务的2.5倍。”Batra向记者补充说道。(作者: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