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健康 医药 借“互联网+”冲刺千亿产值

2015-09-29 16:19:41 来源:南方日报

2012年,离开美国硅谷的海归博士夏瑜与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中山,在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内一同创办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

不到3年,这家公司已拥有8000平方米的国际标准实验室、数千万元高端实验仪器、研究生比例近50%的员工团队以及近20项研究专利,去年,康方生物还获得了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

健康医药产业,曾被比尔·盖茨喻为“未来能超越信息产业的重点产业”。目前,中山的健康医药产业已形成了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翠亨医疗器械科技园协同发展的格局,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领域。

然而,从规模、产值和集聚效应来看,中山的健康医药产业离“国家级”仍有一定距离。从近500亿元产值到千亿元产业集群,中山健康医药产业还需跨过几道槛?

1.产业现状

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在“药谷”、“医药生物产业园”等概念频频出现的今天,以构筑“大健康”产业链为主要目标的健康科技产业集群却屈指可数。近年来,中山健康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去年该产业产值已近400亿元。截至目前,这一产业已吸收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额约8000万美元,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全市拥有健康医药企业370多家,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领域,形成以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为龙头,引领带动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翠亨医疗器械科技园协同发展的格局。诺华医药、中国医药、联邦制药等一批大型健康医药企业已在市内投资落户。

作为全市健康产业的大本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以健康科技产业为核心,探索出了“政、产、学、研、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构筑起一个大健康产业的完整脉络。

“在基地里,健康医药企业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不论是药物研发、生产制造,还是物流推广的企业都有很多,这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适宜的土壤;此外,中山的大企业不多,小企业群体庞大,呈现出‘星星多月亮少’的格局,这给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杨得坡是内尤里卡天然药物公司的科技特派员与研发首席科学家,在他看来,基地能够吸引众多研究者、企业家来此打拼的原因,就在于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园区内的企业基本集中在制药、器械、保健品、医疗信息等4大领域,而每一个领域内部,又细分出研发、生产、中试、物流等类型的企业。“分工合作、互助互补,对企业来说,无论它处在产业链的哪一个环节,基本能在园区里找到上游或者下游的合作者。比如我制药,园区里就有人能帮我卖药、帮我推广,也有人能为我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健康基地管委会一名负责人表示。

根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该基地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9.02亿元。这300余亿元的产值,则是由基地内170家企业所贡献。

2.发展瓶颈

缺大企业产业链待完善

作为还在成长阶段的产业集群,大企业数量不够、产业链结构有待完善、部分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一度成为行业崛起的掣肘。对此,中山国家健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迎十分清醒。

“相比于广州、深圳、上海等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地区,中山上规模的企业比较缺乏。如今中山大部分企业都很年轻,在市场上竞争力并不强。”杨得坡认为。

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马卡也坦言:“现在公司产品要进行高级的分析检验,都要送样到上海、广州等地。中山虽然有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但高级的研究机构、分析中心还比较欠缺;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希望能有更多医药企业加入,把整个行业撑起来。

此外,由于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也严重影响了中山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中小企业只想坐享其成,不重视研发的投入,每年投入新药研发方面的资金不足销售收入的1%,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依照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企业应该是研发和创新的主体。”夏瑜表示,许多生物医药企业缺少甚至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他们大多数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引进的,或者是靠合资合作发展而来的。这将严重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管理和创新,同时也影响了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不多,单一企业没有竞争力,上市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方迎表示,政府及基地管委会也已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了相应对策。“我们目前针对山德士、安士、九州通、中智等有潜力的、规模在10亿至40多亿元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这里面不仅有药物生产者,也有药物物流企业。”

3.突围之路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融合

在中山新型专业镇发展版图上,到2020年全市将形成1个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的产业、3个超1000亿元的产业。其中,健康医药就是1000亿元版图中的一块。对于这个产业而言,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制约,寻求更持久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科技创新发展,位于健康基地的中智药业集团已经从一家小小的药品批发门店,做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且年销售额已超5亿元的药业集团。“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智集团创新发展的核心实力体现,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专利30多项。”成金乐透露,从破壁饮片项目研究开始至今,中智申请相关的国家级别的经费支持已经超过1500万元。

据了解,中智集团每年科研投入都不低于企业产值的3%,在自主研发的带动下,近几年销售额也一直有高于25%的增长,2014年已经达到5个多亿,预计2016年能实现10个亿销售。

中智制药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道出了当下企业升级的共性趋势:借助核心技术创新,可引领产品乃至产业的革命。

据国家健康产业基地总经理助理余从洪介绍,为了带动医药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获得较快提升,该基地正朝着“国家级”孵化器的目标发力。据了解,基地计划依靠孵化器到2017年新引进10个以上创新团队,转化10个以上创新成果,促进20家以上企业进入加速器发展,10家以上企业进入产业园发展。

“基地现已形成了完整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企业培育链条,健康医药孵化器已成为推动健康基地创新项目集聚、产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余从洪透露,该基地今年还将积极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互联网+健康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工程”建设,与中关村健康产业、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协会、产业联盟、优势企业合作,促进互联网+健康、智能医疗器械、健康生活等新产业形态的发展,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