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救护车”不跑市区专跑长途 每公里收费高达20元 正规车不够让其有机可乘)
新华报业网讯 南京市民耿先生前不久因亲戚生病要从南京某医院转院到苏州去,他首先想到了打120求助,但没想到急救中心根本无车可派。后经医院保安指点,在医院门口很快就找到了一辆“120”——从外观到装饰,到车内设备担架等几乎与别的120车没什么区别。只是要价太高,从南京到苏州要3500元,且必须先付费还没有任何手续。耿先生这才知道,原来是辆黑救护车。
正规车不够,黑车过来凑
“事先说好的车上有医生、护士,可上车后才发现只有司机一人和另一位不知道是医生还是保镖的男子。”因为事先钱已经付掉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车。耿先生告诉记者说,黑救护车不仅要价贵得离谱,而且车内设施陈旧简单,提任何要求都必须加钱。
像这样的黑救护车,目前南京许多大医院门口几乎都有。这些黑救护车外观标志多数接近正规的120救护车,有的甚至一模一样,车内也配有担架、氧气瓶等简单设备,有的甚至装有呼吸机等“高大上”仪器。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黑救护车主有的是南京本地人,有的则是安徽等周边地区的人,他们的社会背景都相当复杂,司机多是车主雇佣来的,往往既开车又当担架员之类的。黑救护车通常只接跑长途的“活”赚大钱,南京市区一般不跑,其收费“标准”是,单程每公里20元左右。一些急需用车的病人家属,找不到正规120车的时候,只能雇黑车救急。
正规120,车少人更少
“南京大医院周边黑救护车猖獗,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我们也知道,无奈是鞭长莫及。”南京市120急救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号称有近150辆救护车,但大多数属于南京各家医院,只挂120个牌子而已。而真正属于南京市急救中心管理、调度的车子只有不足50辆,这些车辆当中基本可以保证白天可调度20多辆,晚间能上路服务普通市民的只有十六七辆车!按照原卫生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的规定,城市每5万人配一辆救护车,20万人设置一个点。目前南京按800万人口,120救护车有着巨大缺口。
车少,人手更少。南京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魏强说,按照规范要求,每辆救护车要配备1名医生、1名护士、1名担架员、1名司机,但是目前整个急救中心正式在编加临时人员只有120个人,拥有急救医生资格能上路的不足20人,而护士不到10人,多数司机兼职做担架员。
“用车高峰期,我们连排班都困难。满足不了正常的社会需求,才导致黑车有空子可钻。”魏强告诉记者说,南京急救车辆主要用于急救和病人的运送,每年都有20%左右的增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急救需求增长会更加明显。去年全年共出车12万余次,平均每天出车320多车次。
职业前景淡,难以留人才
人手不足是导致120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对120急救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拿到全科医学、急救医学、灾难医学等相关证书,比较难考,许多医学院毕业生不愿意报考。员工待遇比起三级大医院来差距也太大,南京市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年收入不及三级大医院的一半。而干起活来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24小时三班倒,许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搬病人只能靠爬楼梯抬。
“今年有4名医生跳槽,三年内已经有10多位医生离职了。”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沈正善告诉记者说,南京市120急救中心每年都会进行两次招聘。因为没人愿意来,99个编制至今还没有满编,前年上半年挂出去5名,最后竟然一个都没有来。后来把报考条件降至大专学历、给予正式编制,仍然没人报名。
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目前急救医生没有专门的职称晋升通道,这成为限制急救人才发展的瓶颈。且急救医生在进行专业评定和职称晋升时,是和医院的临床医生一样评定的,也需要写论文、考外语、计算机等。
应特岗特酬,统筹急救资源
杜绝“黑救护车”,就必须加大正规急救资源的供给。那么,120急救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认为,急救人员每天面对不同的病人,工作量大,不仅在体力上要求保持良好状态,还要在精神层面保持高度集中。这就很需要加大对他们的经济补助和津贴,区别于一般的工作人员,做到“特岗特酬”。
其次,这也需要政府寻求急救管理方式的转变。网络化时代,急救管理方式和机制亟需改革。利用网络化管理,将公立、民营医院相关资源纳入急救体系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人员、车辆都满足百姓的需求,做到“哪里有呼救,120就在哪”。
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120急救作为政府的公益性保障,应将急救人员视为技术型公务员,在薪酬待遇提高的同时,也应开辟更多的专业提升、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急救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应当发动社会的力量,提高百姓对急救人员的尊重和认可,让急救人员在精神和物质上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