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药企太多,要大洗牌!

2017-02-15 10:55:07 来源:央视网

时隔一个半月,央视再度聚焦医药领域。

昨日(2月13日)晚间,央视《焦点访谈》以专题《全流程发力 直击医药顽疾》再度聚焦两票制、药价、医改、一致性评价、药品安全、药企洗牌重组等医药行业高频热词和热点话题。

央视节目中,重点围绕国务院办公厅上周四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13号)(下称国办“13号文”)文件分析——这一被业界广泛称之为2017年度“最重磅”医药政策,将全面影响医药行业从前端研发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全部环节,深刻影响医药行业内每一家药企、医院和个人。

围绕国办13号文,自2月10日,赛柏蓝连续四天从不同关注点推出《重磅!国务院发文,百万药代不能卖药!》、《国务院发文,医院药房大剥离!》、《国务院发文!医院药品“二次议价”大放开》、《查税!挖底价!药价或将大穿底》系列报道,对这一重磅文件进行不同侧面解读,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而尽管如此,这一贯穿医药行业全流程文件中依然包含的诸多“重要信息”,仍待行业进一步细细体会。

以下解读来自央视网:

看病吃药人人都免不了。说到药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好不好,价格贵不贵,使用起来安全不安全,急需的药品能不能供应得上,这些问题和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也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会给人们看病就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群众最关心的这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管控全流程

药品新政到底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其实,《意见》名称中的关键词——“生产流通使用”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也就是说,从药品开始研发生产,到中间的各个流通环节,一直到患者使用,整个链条都在这次改革的范围之内。

以前,医药卫生领域“婆婆”多,“九龙治水”,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央深改组和国务院将研究制定这一药品新政列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力求突破部门之间的限制,从单兵突进到全流程发力,为的就是解决医药领域的种种乱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说:“要想实现药品保障性的功能,实现它治病救人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能够围绕着同样的目标来行动。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要有个国家层面的整体性的政策框架,这一块中国一直是没有的。”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说:“以前都是碎片化的政策体系,这一次通过深改组这样一个最高层次的顶层设计,把这些体系、这些制度整合到一起,从整体治理的高度释放改革红利,所以这样的做法应该说是一个突破。”

全流程顶层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开篇就有很明确的表述,那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药品,群众对它最主要的需求当然是要治得好病,质量和疗效好,而作为一个97%的产品都是仿制药的国家,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历史欠账要还。

胡颖廉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国家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医药产业,成立之后我们国家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医药产业主要解决的是药品数量安全的问题,就是大家能吃得上药。”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说:“那时候是一个缺医少药的大背景下,国家是制定了一些标准,仿制企业根据标准,达到标准,就认为可以了,但是后来实际情况在临床使用中,医务人员、公众感觉它有差异。”

所谓仿制药,通俗地说,就是对别人已经研发上市的药品进行模仿。这种药适合治的病,以及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应该和原研药品相同。国际上,专利药品过了保护期以后,其它国家和药厂都可以仿制,并不违法。西方发达国家,像美国;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和中国都是仿制药大国。因为原研药大多很昂贵,如果能研发出质量与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将大大降低群众的就医成本。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仿制药大多只是达到了国家设定的及格线,离原研药的质量和疗效还有差距。正是抓住了这个痛点,这一次的药品新政从质量和疗效上开刀,提出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新药审评突出临床价值。仿制药审评严格按照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进行”。同时,要“加快推进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也就是说,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也要分期分批进行评价,看它的质量和疗效是否与原研药品一致。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