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验结果无法被重复,韩春雨团队主动撤下争议论文就没事了吗?)
一篇论文,一种无法重复的实验,几番公开争论,难以回应的疑问——在经历了从荣誉、赞美到争议、质疑的15个月之后,北京时间昨天(3号)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及其团队所作出的基因编辑论文成果,终于在“众声喧哗”中撤稿。引人关注的是,这次撤稿是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的。
2015年6月3号,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收到韩春雨团队的论文,2016年5月发表。论文称,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但随后,中国以及国外都有学者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这项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质疑。那么,这次撤稿是否意味着尘埃落定?
?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科学的事用科学证明。
韩春雨:不能证明,那迟早就是不能被证明,如果不能证明,我很早就可以去撤稿。我为什么一直坚持?
一年后,他和论文的其他作者,没能再次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篇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布的《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于北京时间昨天被撤稿。
韩春雨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与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内的主流技术相比,新技术具有不少优势。但从去年7月开始,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学者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表示通过实验,无法获得韩春雨论文中的实验结果,随后,多位中国学者也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然而,作为一个方法学文章,其中体现了整个实验过程从头到尾的步骤,这些步骤不止要证明作者结论,更应该是能够被重复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大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真理有时候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不能说大家都做不出来就一定说他造假,但这么多人重复不出来,肯定有它的原因所在,大家可能都想知道,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
面对多方质疑,韩春雨曾表示,可能是其他实验室的细胞被污染: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且我有一些办法能够减轻这个污染,让编辑能够显现出来,因为它对于NgAgo的影响来说,可能只有我知道。
2016年12月,韩春雨及同事,还有另外几个与杂志社联系的独立研究小组,提供了新的数据,称已经重复了NgAgo基因编辑活性。但编辑及评审人判定数据太过初级,不满足发表标准,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自然-生物技术》在昨天给中国之声发来了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其中提到,“在征求专家评审人的反馈意见后,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河北科技大学昨天在其官网发表声明,其中写到:“韩春雨团队同意按学校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并将实验结果公布,以回应社会关切。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记者尝试联系韩春雨方面,但电话未被接听。
该校宣传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他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他的研究,是他主动要求撤稿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认为,撤稿实际上已经表明了科学界的态度。
我觉得他的撤稿在学术方面来讲的话就是一个定论,至于有关方面是去调查它也好,有关方面、有关部门、有关的学校、有关的机构、有关的基金委,他们每个人都比我更清楚应该怎么做。就是如果说他的论文是可重复没有问题的话,你撤它干嘛?你没有任何理由撤嘛,如果说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你能够重复你说的这个方法,这个新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你不需要撤嘛对吧,你自己明明知道是对的就不需要撤嘛,所以说这个已经很明显了。而且我们这个学术界我觉得其实早就有定论了,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closure,可以说一个结束吧,之后再做任何的调查也没有意义了,这个其实有一个初步结论了嘛。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认为,撤稿不是尘埃落定,后续的调查十分重要。
江晓原:河北科技大学没法再推卸责任,肯定要调查。他们最后调查出来什么结论,也是挺重要的。这个事情不能把今天看成尘埃落定的事情,后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记者:更重要的就是对他的调查了?
江晓原:对。
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如今被撤稿,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河北科技大学又将给出怎样的调查?(作者:周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