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械圈都有什么陋习、在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天笔者就敞开来说说这个话题,欢迎拍砖。
第一个陋习是抄袭。看准了,是“抄袭”,不是“模仿”!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够实现一项医疗器械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医疗临床上的某一个痛点。如果这样的小创新不断涌现,那将是行业之大幸。
不幸的是,创新是有, 但太容易被抄袭了。看着一个产品卖得好,抄袭者马上就会跟进。你在这个省注册,他就跑到那个省注册,甚至只是撕掉标签,就成了注册的样品。
还有更复杂一点的产品,从领先企业那挖来几个人就开干,产品可能也做出来,但质量、性能和领先者没法比。如果只是以低价中标,那也就罢了,至少患者还落得个花钱少的实惠,效果怎样,另当别论。
可恶的是,有些中小医疗设备用黑金打点,最后实现高价进院,还捆绑了暴利的耗材,实现了生产企业、代理商、经销商、医院、医生的“多赢”,大家动力十足。但最大的伤害就是患者,如果进了医保,还伤害着国家利益。
第二个陋习是内斗。一家企业开拓了某个品类市场,刚刚有点起色,呼啦呼啦的全来了,大打价格战,最后大家都不赚钱。特别是搞医疗器械外贸的,辛苦开拓的国外市场,搞不好很快成了他人嫁衣,自己被踢出了场。
有些械企中了个标,各种投诉、举报也跟着来了;甚至招标办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发文说不要乱举报、乱投诉,举报投诉要有依据!这也说明,圈中人在暗中投诉举报成风,管它有没有问题,先投诉举报扰乱对手再说。
还有围标猎标的,几个关联方为保障自身利益,捆绑成了共同体,制定了高中低的报价策略,围追堵截竞争对手,迫使对手离场。
第三个陋习是关系。有不少专家提到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时,从招标、医保、价格等方面谈得头头是道,但却忽略掉“关系”这个准入门槛。这么多年来,大家的确靠着“关系”在行业内做成了不少事,实现了在医院的销售、上量。
但笔者始终认为,“关系”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仅靠“关系”一定不能持久!最终战胜“关系”的,一定是品质、服务、价格等综合价值。
在你的产品具备较高的价值基础上,再对客户、政府等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很光彩地赢得市场,你的内心也才会得到安宁,也不用担心哪天检察院会找上门来。
第四个陋习是高毛。因为你开发了一款医疗器械产品是独家的,所以你就理所当然地制定了非常高的销售价格;或者你引进了一款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效果其实和国产差不多,但你利用了老百姓更愿意相信国际品牌的心理,制定了更高的价格策略,并培训医生一步步诱导患者“自愿选择”。
表面看,毫无问题,但实际真是昧着良心赚钱了。说个不好听的,一颗钉子,在五金店可能只卖几毛钱,但放到骨科耗材上,可能就是几十、几百元。
这样质量不高、价格不低的医疗器械,充斥着医院市场,如果不除掉,行业哪能有什么希望?
第五个陋习是知法犯法。械圈中人,难道不知道“抄袭”产品违法吗?难道不知道围标、猎标违法吗?难道不知道哄抬价格违法吗?难道不知道行贿违法吗?
其实大家心里比谁清楚!但整体上来说,违法成本总体太低了,因此不少人铤而走险,天天干着违法的事。为了规避风险,一个人注册好几个公司情况也不少见,这个公司出了问题了直接关闭,将业务左手倒右手,转移到自己的另外一个公司就行。
还好,目前国家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金额大大提高的,最多可达案值金额的20倍。上海就曾经给械企下发了几个大额罚单,希望更多的省市也能将政策落实下去。让违法者付出成本,让守法者获得收益。
笔者相信,以上陋习绝不仅仅在医疗器械圈独有,别的行业也照样存在。医疗器械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在国家力推大健康的大时代背景下,必定要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做医疗器械,很多人不缺钱,缺的是“君子坦荡”的磊落,缺的是“问心无愧”的自信,缺的是“创新不止”的坚持,缺的是“品质至上”的理念。
我大械圈也有很多人做得很好,期待他们能够做得更好、更持久。
信口开炮,罪过罪过。作为圈中从业的一员,真心是太希望这个行业变好了。(作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