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整顿的风一大,有些药企的遮羞布就要被吹掉了。
小心,你的假面罩要被揭了
近日,汇仁药业因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被强行停产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不少讨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一纸通报,可谓是彻底地将汇仁药业在环保问题上的“陈年老垢”给翻了出来。
引起关注的是,在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曾9次投诉汇仁药业废气扰民。而南昌市对外公开的整改情况显示:该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可以发现,在以往多次的环保风暴中,汇仁药业所谓表面、虚假的整改面罩并没有被揭破,为何在这次的“回头看”中却摔了个大跟头呢?
药企可能要注意到,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方式正发生大改变,不要再试图挑战中央督查的权威了!以往不少药企在环保上出了问题,即使经过媒体曝光,被政府部门勒令整改,但很快便可重新恢复经营,这与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不无干系。
而在此次汇仁药业停产事件中,包括南昌县环保局副局长廖永新在内的多名地方官员都受到处分,中央狠砍地方保护罩的决心由此便可见一斑。除此之外,泰瑞制药在中央督察组进驻宁夏市期间,同样因涉及虚假整改问题而被停产整治。
做企业难,做中国的药企更难?
在汇仁药业停产后,其主打产品肾宝片在市场上出现了缺货现象。有网友不禁调侃道:做人难,做男人更难,做中国男人难上加难。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在环保高压之下负重前行的中国药企,显然也想高呼一句不容易。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原料药企业。根据环保部印发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原料药制造和制药被分别纳入了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如果说1999年到2008年这10年是我国原料药行业的黄金10年,像华海药业、常山药业和海普瑞等原料药企业都崭露头角。那么,接下来的这10年间,可以说是我国原料药企业的负重期,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2008年1月,《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正式实施,药企在污水处理系统上的投入开始逐渐加大。
2015年1月,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加大惩罚力度,对环境违法的行为按日计罚、上不封顶,原料药企业淘汰了一批。
2017年11月,工信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2+26”城市部分工业行业2017-2018年秋冬季开展错峰生产的通知》,明确了各工业企业的环保责任,对限停产实施方案不得力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药企停产潮起,在业内引起恐慌。
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迎来首个征税期,药企不可避免地面对药品的成本涨幅。做中国药企有多难,不言而喻。
说回汇仁药业,此前已因环保问题多次被举报和整顿,在肾宝停产背后,大众纷纷提出:
屡罚不改,中国药企的身子到底“亏”了什么?
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点,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也是要投入真金白银的。对制药行业而言,治污费用的投入是以百万、千万为单位来计算的,甚至要花费几亿。
以海正药业为例,根据其2017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它在2016年和2017年的环保总投资数分别为7576万元和8534万元。而事实上,在原料药企业中这样的环保投入是常态。与投入相比,交几十万的罚款显然更加符合药企们的小算盘。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问题在如今已上升到监管问责的新阶段。5月23日,中央纪委首次集中通报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对几家化工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据分析,中央纪委为环保问题对企业进行执纪问责将成为常态。解决不了“环保”,洗不干净自己的药企,离彻底关停的那天也不远了。
内容来源:医药观察家网(微信号:y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