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CO Precision On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构建了一种全面的RNA和DNA测序平台,该平台能帮助确定哪种药物对晚期和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为有效。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平台能对传统的DNA方法进行扩展,利用RNA测序来寻找FDA批准的一大批癌症药物的作用靶点(并不只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批准药物),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64名晚期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这些患者均没有其它更好的治疗选择)。
2018年8月15日
尽管免疫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希望,但是大多数患者并未从这些治疗中受益,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肿瘤能够逃避免疫系统检测。不过,解决这一障碍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招募T细胞的基因,利用这些基因吸引T细胞来杀死肿瘤。
2018年8月15日
美国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在《Cell》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仅仅通过给予小鼠膳食铁补充剂,就可以使他们在致命的细菌感染中存活,并使这些致病细菌的毒性降低。
2018年8月14日
PARP抑制剂是一种靶向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的癌症疗法。它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概念获得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它的原理是:PARP是在BRCA蛋白之外,细胞中另一重要的DNA修复蛋白,前者主要修复DNA单链损伤,后者主要修复DNA双链损伤
2018年8月14日
美国研究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能够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设计出最小剂量给药方案,在缩小肿瘤的同时减少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改进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8月14日
阿斯利康Lynparza(olaparib)和Tesaro公司zejula(niraparib)的作用机制均属于PARP抑制剂,目前均已上市用于治疗BRCA突变卵巢癌。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对于治疗某些脑部疾病也是有用的。
2018年8月14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中,患者肺部中的肺泡为何会被一种称之为表面活性剂的厚物质堵住,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服用一种抗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或能有效治疗这种疾病。
2018年8月14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两个HIV疗法的潜在新型药物靶点;文章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初步研究,他们对19名HIV和丙肝共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当1型干扰素存在时,名为CMPK2和BCLG这两个基因就会被选择性地激活,1型干扰素曾经是治疗丙肝的一线特殊药物。
2018年8月14日
8月10日报道,艾滋病感染需要生殖道中的靶细胞,以往研究表明,炎症会增加靶细胞的数量。最近,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服用抗炎药能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
2018年8月14日
癌症转移是诱发与大部分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癌细胞远离原始肿瘤部位从而发生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最新研究试图解释一百年来科学家们的研究假设,即癌症如何在体内形成杂交体从而诱发转移过程。
2018年8月14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更快的方法来分析实验性疫苗抵抗HIV和其他病原体的结果。他们的新方法让科学家们快速地评估对一种病原体或疫苗作出反应时个体产生的全部抗体谱,并确定这些抗体是否可能有效地抵抗这种病原体
2018年8月14日
和卵细胞的基因组内跳跃,而且在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的移动也会导致新的突变,从而引发血友病和癌症等疾病产生。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它们在发育中的生殖细胞内移动的时间和地点知之甚少。毕竟,这是确保跳跃基因在后代中传播的关键过程,但也可能导致宿主患上遗传疾病。
2018年8月14日
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目前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愈发明显,而开发新类型抗生素的进展则开始减缓。面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联合疗法,即通过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药物,达到杀伤耐药性病原体的目的。如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联合疗法会使得细菌对多粘菌素产生抗药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是抵抗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2018年8月14日
2017年,来自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团队在《Nature》上发文,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修复人类胚胎中的一种致病突变。这一由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的科学家们合力完成的研究有望证明人类能够安全、有效地纠正遗传性疾病的缺陷基因
2018年8月14日
两只手向上挥动会产生一个又一个次声波,直到次声波在整个体育场里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种滚动式激增是由一种或几种事件的活动所激发的,因而被称为触发波(trigger wave)。触发波需要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正反馈循环和一个阈值,想象一下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2018年8月13日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脑膜淋巴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年龄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加重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2018年8月13日
今日,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来自颜宁教授课题组的一篇论文。而在在线发表的论文中,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来自施一公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各位读者介绍这两项结构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2018年8月13日
每个多细胞生命的诞生之初,都是一个单细胞。这个细胞会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最终变成一个天文数字。据估计,新生儿体内约有260亿个细胞,这一数字在成年后还会继续增加。
2018年8月13日
胎盘是连接母体和胎儿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营养、气体、代谢产物以及激素和其它对胚胎发育非常必要物质的交换,胎盘功能障碍是导致孕妇孕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常常会导致流产和其它严重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危及母亲和胎儿的健康,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胎盘功能障碍背后的分子机制,部分原因是目前研究人员并没有可靠的人类细胞培养模型系统可供研究。
2018年8月13日
当造血干细胞遭遇“青春期”,会不会迎来与主人相同的叛逆期?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波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郑俊克研究组合作研究给出了答案。他们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期刊》上发表论文,首度揭示人类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脑垂体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在造血干细胞数量稳定维持中的重要调控功能。
2018年8月13日
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暴露于诸如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中,也就是说,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直在发挥作用,当其被病原体或疫苗刺激时,免疫系统就会明显增强机体的“体液反应”(humoral response),从而就能制造出多种抗体来帮助机体有效抵御感染,并产生长效保护机制。
2018年8月13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损伤的神经元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酶类,其或将帮助研究人员作为新型靶点来开发治疗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2018年8月13日
目前研究人员并未开发出有效的疗法来抵御阿尔兹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淀粉样蛋白的形成。近日,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找到了解决之法,他们描述了一种新型的大环肽类分子,该分子能有效抑制淀粉样蛋白的形成,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2018年8月13日
专注于开发人源化抗体的新型抗肿瘤免疫药物的新公司DotBio已正式宣布成立,并通过Futec Biomedical Investments Limited成功筹集了由HeungKong Group牵头的2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DotBio是一家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独立出来的公司,创始人包括NTU和Karolinska研究所世界领先的结构生物学家Pär Nordlund教授
2018年8月13日
187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Francesco Durante用显微镜观察到恶性肿瘤细胞和癌症起源的胚胎细胞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一个多世纪后,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相似之处的原因:人类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细胞与胚胎乳腺干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征,后者是哺乳动物乳腺中所有细胞类型的祖细胞。
2018年8月13日
梅奥诊所(Mayo Clinics)的Fergus Couch博士领导的团队近日确认了多个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相关的基因,该结果发表在近期《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上。这一研究为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
2018年8月13日
这项研究报道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的被称作肌醇六磷酸(inositol hexakisphosphate, IP6)的小分子在这种病毒的未成熟发育(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发生)和成熟发育(在这种病毒从细胞膜上出芽并从细胞上切割下来后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2018年8月10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南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研究所、拉筹伯大学、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研究联盟和美国天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实现胚胎基因编辑潜在益处的一个重大障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9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arge deletions induced by Cas9 cleavage”。论文通信作者为阿德莱德大学的Paul Thomas教授。
2018年8月10日
今天,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磅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徐小威教授与郭巍教授的主导下,一支跨国科研团队发现了癌细胞不可思议的狡猾一面——为了抑制免疫系统,它们竟会放出“无人机”去远程干扰免疫细胞的活性!
2018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