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费更便宜了
总住院费少了
门诊慢性病受益最大 高血压月省近百元
广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包括从化市中心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从化市中医院、增城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增城市中医院、增城市妇幼保健院等5家医院。按照医改方案要求,2553种药品取消药品加成,磁共振和CT等检查费用也下调8%。
增城市医改办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医改实施首月,医疗费用有所减轻。增城三家试点医院的门诊量为18万人次,门诊次均费用为149元,与今年8月相比,下降4%,约为6元。次均住院费用则基本与上月持平。
据从化市中心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军介绍,该院9月门诊次均费用112.33元,住院人均费用5278.19元,对比2012年全年的数据,分别降低了2.29元和693.81元。
总体上看,门诊病人费用下降幅度要比住院病人大。药费取消加成的利好因素,主要体现在以开药治疗为主的门诊慢病病号身上。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向记者表示,取消15%的药价加成后,“在医院买药跟药店差不多,而且更安全。”
以高血压病人为例,药费每月能节省80~100元不等。不过,拔牙等门诊治疗病人因治疗费提价,反而比医改前要多掏钱。
住院病人“此消彼长” 药费降了手术费涨了
实施医改后,住院病人费用为何没有明显降低?
实际上,这次医改有降有升,对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项目进行15%~100%不等的上调,其中静脉注射费用上调15%,从5.4元上调到6.21元。门诊费、急诊费等上调1元~4元不等,重症护理和特级护理上调50%,其他护理上调100%。
此外,手术费和治疗费也上调15%。例如,肝移植术价格由9000元调整为10350元;垂体瘤切除术由2160元调整为2484元;阻生牙拔除术,由72元调整为82.8元。
这意味着,住院病人的费用清单上“此消彼长”。对于短期住院手术、做了常规检查项目、开药不多的病人来说,手术费和护理费用等项目的上调,足以抵消药费和大检查收费下降的影响,导致总费用反而比医改前更多。即使在那些因开药多导致总费用降低的住院病人中,外科和内科的病人受益程度也不同。
医保总报销水平升3% 个人自付诊金增加
患者感觉“看病贵不贵”,主要根据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的钱有多少来判断。这轮医改医保部门也相应作出了调整。
据增城医改办通报,试点首月医疗费人均医保报销比例增加3个百分点。
“医保在这次医改中增加了投入,总报销水平比过去增加了3个百分点,意味着个人自付部分减少。”增城市医保服务管理中心屈定龙副主任表示,医改实施后,三家医院门诊病人的人均报销费用分别减少7~17元不等,但由于手术费涨价,医保对住院病人增加了支付,目前总报销水平的波动在医保可承受范围内。
不过,由于诊金等部分提价项目不在医保覆盖范围内,医保病人这部分支出相应增加。
特别关注
多家医院出现政策性亏损
医院一个月亏损110万元
在医改前,药品收入占二级医院总收入的比例约四到五成。据增城市卫生局副局长李志武介绍,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直接带来了药品费用下降,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成效初步显现。与8月份相比,试点医院的药品收入下降2%,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3%,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6%,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下降2%。
不过,医院院长们更为关心医院业务量和收入能否正常增长。首月监测数据显示,试点医院合理收入与医改前基本持平。增城试点医院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合理增长,但业务量增长幅度高于业务收入增长。与上月相比,3家医院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增加了3%,业务总收入仅增长0.4%。三家医院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政策性亏损。
据增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建荣介绍,实施医改前,医院基本收支平衡。而9月份该院政策性亏损总额高达110万元,其中门诊部政策性亏损70万元,住院部亏损额达40万元。如果按照去年的水平,估计取消药品加成会让医院减少1000万元收入。
“这属于正常现象。”增城市医改办负责人认为,财政相应给予了补偿,能够保障医院合理收入不降低。此前,根据增城市卫生局测算,实施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检查费用后,增城3家医院将减少4600多万元的合理预期收入。按照拟定的补偿方案,其中20%由财政予以补贴,由财政部门以财政补助的形式将相关资金拨付到试点医院,剩余的80%则通过提高诊金、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充。
这笔钱够不够用?增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建荣表示,该院一个季度可获得财政补助160万元,而首月就已出现110万元亏损,如果情况持续下去,情况将不乐观,更无力解决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医院方面呼吁政府尽快出台配套措施。
记者观察
医疗费仍可继续降
政府还需加大投入
医改实施首月,难言“开门红”。
早在政策公布之时,与老百姓对医疗费降价抱有较高期待不同,业内人士大多将这次改革看成是医院调整创收结构、提高医护人员价值、破除“以药养医”弊端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首月的数据基本印证了这一观点。
但和普通市民想象的不同,医改后实际的医疗费降幅并不明显,而医改的推动者和医院医务人员在谈及医改实施效果时,也出言谨慎。
尽管如此,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意义仍然十分深远,也足见政府缓解“看病贵”难题、斩除“以药养医”顽疾的决心。而未来,医疗费能否继续减少?检查费能否全面降低?医院如何破解亏损的难题?这些问题仍有待医改继续向深处探索。
按下葫芦浮起瓢?降低医疗费不能光医院发力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医疗费下降仍有空间。目前检查项目中仅有CT、磁共振降价,X光、心电图等其他常规检查仍按兵不动,这使得“检查全面降价”的呼声再起。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改革体现了尊重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诊金、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等项目均有所提价,但有相关人士认为,“提价力度还可以更大。”
两种呼声交织,使得医改政策走向左右为难。实际上,医疗费仍有一定降价空间,但不能只将目光投向医院,还有赖于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同时,医保政策调整也需跟上医改步伐。目前,试点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调后,患者通过医保报销的比例不变,诊金等项目由医保病人自掏腰包,看病费用难免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医保报销比例能否进一步提高?”这是病人和医生都在追问的问题。
医改不能只祭出降价的法宝,而要触及深层次问题。改变“以药养医”现状,只靠取消药品加价远远不够。正如一位医生所言,导致药价虚高的因素有很多,医院药价加成15%只是流通链条上的一环,而从药企出厂、批发、零售,药价层层加码,如果上述链条上没有大的变革,只从销售末端的医院着力,“看病贵”的现状很难有大的改观,也只能空赚一声“好”。
财政补助应避一刀切 明年医院启动分配制度改革
另一方面,对已出现的医院亏损问题,财政补助要避免“一刀切”,而应推出弹性政策。数据显示,医改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因医院的服务人群、业务类型不同而有差别。手术量大的妇幼保健院、受特别保护的中医院政策性亏损小,而门诊业务量较大的综合医院受冲击最大。
医疗服务亏损有两成可获财政补贴,其余由医院自行“找补”,也有可商榷之处。记者了解到,财政补助是按照上一年度各医院诊疗量进行测算的,而正常来说,医院的医疗服务量是逐年增加的。医改实施对病人产生的“吸聚”效应,使得各家医院的诊疗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也造成财政补助金额滞后于医院的政策性亏损数额。
按照计划,2015年,广州将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6年开始在市级医院进行改革推广。医改既要让百姓满意,也要让医院生存发展,让医护人员有干劲,后者关键看第二阶段怎么改。增城医改办表示,第二阶段医改最快在半年内实施。因触及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等问题,第二阶段改革的难度和争议更大, 能否体现尊重医疗行业规律,维护医护人员利益,给医院减负,是顺利推进改革的关键。
记者获悉,增城三家试点医院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完成定编,即将启动竞聘,明年1月1日将实施绩效工资。医改办负责人承诺,届时“医务人员的待遇肯定不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