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其实多年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公立医院的政策,但大型公立医院的改制,很少让社会资本参与,即使参与,但盈利模式也不明晰,因此,社会资本没有用武之地。
难题:医院不愿转制
近日,中部地区几个省份都出台了有利于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
据一位省卫生厅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到卫生系统询问具体可以参与哪些医院进行改制的民企很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药品生产及经销企业、医院管理公司在内的多个资方,他们的热情都很高。
“目前,民企投资的医院大部分还是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的收购较为理想的案例非常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王雨剑介绍,大型公立医院比如三级甲等医院,实际上不愿意被收购,因为被收购就要面临最棘手的转制问题。公立医院本身是事业单位性质,转为民营医院就是要转为企业。
“一旦转制,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挑战,比如院长、医生等。”他说,高水平的医生还是愿意在公立医院,即使在民营医院有更高的收入,他们也不愿意进行身份的转变。因为公立医院可以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如科研、临床平台,以及体制内上升的通道。如果转制成民营医院,医生就会有非常多的担忧,比如医院经营不下去,医生如何回流等。
“民营医院在税收优惠、医保定点资格等方面均不能享受与公立医院相同的待遇。”他表示,虽然国家已明确提出,民营医院在职位评定、人才培训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同时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但是政策何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尚待时日。
盈利模式还不清晰
2011年1月起,中部地区某医改试点城市的所有公立医院进行改制。按国有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这些公立医院在市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已经完成产权交易的公立医院,均以本院全院职工持股的联合竞买体摘得牌子,并正式改制成为全院持股的股份制非营利性医院。
当地卫生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些改制过的医院引起了社会资本的关注,都表达了与各家医院合作的意向。“由于改制医院仍保持其非营利性质不变,意味着无法分红,因此,民企还在观望中。改制后的大多数公立医院,在经过两三年的平稳过渡后,才会考虑引进社会资本。”当地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李树龙分析,“本省一家多年前进入医院行业的民营企业,都是只能把盈利部分进行再投入,不能分红,因此后续就不再投入。目前,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并未找到盈利模式,还停留在纯投入阶段,积极性不高。”
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已经说了多年,但问题仍然存在。王雨剑建议:从公立医院角度来看,由于对公立医院资产的处置形式、历史遗留债务、富余人员出口等关系各方切身利益的具体运作办法,还缺少法律依据。因此,需要细化政策,在投资比例、盈利模式、税收优惠、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细化,这样,才会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愿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