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港大深圳医院:开创香港和内地模式融合新模式

2013-06-27 16:53: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 [港大深圳医院 香港和内地模式的融合 ]

今年5月,朱时龙带着患有需要做骨科手术的太太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前后差不多花费1.2万元。“花费是其他医院的六成,不用给医生红包,值班医生每天查房五六次,护士笑容满面照顾有加”,朱时龙说。

这个一开始就被冠之以贵族医院名号的医院一直都在努力甩掉这个帽子,香港大学外科系教授卢宠茂在今年3月甚至不惜晒出手术费用总账单,来驳斥外界传闻。深圳政府曾经为这家医院砸下40亿元,表面风光的背后,是持续不懈的努力。医院“政医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打破医生“铁饭碗”,实行全员聘用制,对医疗、医药红包推行制度性零容忍,一经发现,当即开除。因为“不收红包”条款被明确写入3年一签的聘用合约中,违反协议条款即有违契约精神。

■彩由

引入香港的管理模式、管理团队,用一种国际上认可的医院管理手段,来改变中国现行的“以药养医”等引起的弊病,改变现行大陆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这种试验令内地医疗系统上下感到震撼,也带来质疑。它能够走多远,我们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它将是中国医改史上的里程碑。

■彩评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有句话叫鲜花永远在前方,我们永远在路上。而对于努力探索新模式的港大深圳医院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第一次带孩子到港大深圳医院就诊的唐女士有些意外。因为孩子高烧不退,她要求医生给孩子打点滴,因为这是最快的退烧方式。不料却被医生拒绝———过多使用抗生素,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港大深圳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除非是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否则不会轻易使用抗生素注射液。医院一直不遗余力地倡导一种港式观念———吃药不是吃补品,没必要的药不要吃。也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医院一直保持着10%的手术药占比,数字大约为其他三甲医院的1/3甚至更低。

港大深圳医院微生物科主管袁国勇透露,该院每天都会对每个病人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记录,医院药学科每周会对抗生素应用进行审核。而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是院长邓惠琼在会议上多次强调的问题。

外科主任卢宠茂透露,医院还减少了耗材和用药,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药品费用所占比例一般会依国际标准在10%以下。“而且收费完全透明,没有任何灰色收费。”医院还杜绝了不必要的输血。导致医生不得不经常跟患者解释———不必要的输血会带来并发症风险增加,输血并不是吃营养品。

腐败零容忍杜绝收红包

看病找熟人、红包回扣已经成为内地医疗界的一种社会风气,原因还是以药补医的陋习。深圳虽然大刀阔斧地实行药品零加成,但药商与医生勾结的利益链依然未被斩断。这让原本简单的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医院和医生所追求的目标不再是“以病人为先”,而是“绩效优先”。

港大深圳医院在内地首开先河,从制度上进行规范,门诊采用打包收费制、杜绝医生滥开药滥检查,并通过合约雇佣制度明确规定医生不准收红包。

由于实行“高薪养廉”的香港模式,“港大深医”医生的平均年薪是税前30多万元,而高者甚至达到50万-60万,医生不需要赚外快即可过上体面的生活。每个科室内部均设置有内部审查机构,若医生有滥用药物甚至胡乱开检查的行为,将被立刻讯问。

院长邓惠琼透露,医院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若发现有这种行为,哪怕只是收一次红包,涉案人员也将会立刻被解聘。“面对诱惑的时候,医生都会掂量清楚,是自己的饭碗重要,还是红包重要”。

团队诊疗服务患者

内地的患者,都有这样的固定思维模式———看病一定要找专家看。这样的固定思维在港大深圳医院被打破。“并不是一个专家在为你看病,而是一整个团队”,内科主任朱知梅透露,所有相对复杂的患者,科室均会有一组医生来给出一个标准化治疗方案,避免患者产生“不给红包不敢上手术台”的心理负担。

卢宠茂则风趣地表示,“因为最后的治疗方案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决定出来的,找谁看都是一样,不需要送红包。”

发电邮是医院团队成员交流治疗方法的主要途径。一位从深圳本地医院跳槽来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生透露,这里和之前医院最大的不同还是彼此之间交流的氛围。

“对于每一次的院内会诊,参与的科室专家都会提出意见,主刀的医生也会及时把病人的情况email告知各专家,让团队成员掌握每一个病人的康复情况或在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应对。”这位医生透露,这里的医生彼此之间是良性的、互相协作的模式,病人不是一个医生的“责任田”,而是整个医疗团队、甚至医院所有医生的“责任田”。每一个疑难病例,都会得到整个团队全心全意的服务。

专门关系科化解医患纠纷

医院有一个特殊的科室———与病人关系科,目前有3~4名医务人员,随着就医人数增加,这个科室也会增加人手。

院长邓惠琼透露,设立与病人关系科,是欧美国家的普遍习惯。医院在接到投诉后,会让相关科室迅速介入,了解患者诉求,若确实是医院问题,将立刻道歉并要求相关科室改正。

谈及内地医生耳熟能详的医患纠纷,卢宠茂认为,香港一样有病人投诉,但很多投诉经过跟病人的沟通都不会成为医患矛盾纠纷。

医院展望改变人心需要10年甚至是20

从7月1日试运营至今,港大深圳医院已经运营1年。由于知名度尚需提升的原因,港大深圳医院的全科门诊预约量至今仍在一半左右徘徊,而医院病床也将有近四成左右被空置。

早在今年3月,院长邓惠琼就曾经炮轰,因为医疗设备审批期太长导致短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港大深圳医院的就医人数。她透露,“在香港医院,若是急需的医疗设备,医院就有采购权,通常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采购到位,甚至有可能更快”。不过目前,医院的所需设备已经基本到位,而手术亦已经全面开展。

邓惠琼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港大深圳医院最希望的是用最高素质的医疗来服务深圳市民,甚至是全中国的市民,也包括香港。而这个过程纵然有水土不服,也必须坚持下去。而外科主任卢宠茂则给出了水土不服的答案———港大深圳医院其实不是水土不服,而是需要注意的是香港模式和内地运作系统需要融合才能成功。深圳优势在于硬件,香港优势在于软件。软件发展就是要改变人心,建立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医生的信任,这是缓慢的过程,也可能需要10年甚至是20年。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