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中医面临边缘化困境 传承教育难题亟待破解

2013-06-06 17:11:09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原标题 [中医面临边缘化困境 传承教育难题亟待破解 ]

名中医言传身教带徒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原主任包培荣38岁时就成为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该院已过世的院长吕同杰。如今,作为我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探索的参与者,60岁的包培荣也有了自己的徒弟董晓斌。

董晓斌是该院急诊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自拜师包培荣之日起,他又重新做起了学生。“未来三年内,每周跟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个半天,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2天。”董晓斌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政策规定,也是他给自己下达的“硬性指标”。

“病人更信任老中医,年轻中医就缺少临床实践的机会,经验不足信任度就低。”董晓斌对此深有体会,“有师傅指导,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临床经验也会慢慢积累起来。师傅的提点,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中医大夫不仅要懂医理,还要沉下心来学习《说文解字》等古文献。一个不懂传统文化的中医大夫,很难有所建树。”作为全国首届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包培荣心里有一杆秤,记者了解到,几天前,她列出了20多本医籍书单作为董晓斌的必读“作业”。

“全省在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真正有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较高辨证论治水平的中医为数不多。”山东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武继彪直言,“相当一部分中医人员对古典医籍一知半解。”

目前,中医药师承教育成为二者的结合体。通过名师指导加自身研修,中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据了解,自1990年以来,山东省共有181名老中医药专家被确定为传承指导老师,223名已经出师的继承人中,有150多人成为本地甚至全省的学科带头人。

现实是

中医大夫需要中西“双精通”

“现在中医院招人,还看重西医方面的动手技能。”包培荣向记者介绍,股静脉穿刺、胸膜腔穿刺、介入治疗等等,都在一个中医师的考核范围之内。“连心电图都看不懂,难不成还要专门跨院找西医帮忙?”包培荣感叹,现实的要求让中医师不得不努力实现中西“双精通”。

呼吸机、心电图、永久起搏器、冠状动脉造影,这些传统中医不曾有的“舶来品”,对大多数中医急诊大夫而言并不陌生。“有些疑难重症常常能经过中医治疗而使病症得到缓解,花钱少、疗效高。但完全凭借针灸中药,没有现代仪器,急诊科也很难支撑起来。”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中医表示:“西医正劲的风头下,中医正面临走下坡路的危险。”他认为,当前医学生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无可厚非,但以往的“五五开”变成了现今的“三七开”,西医课程比重的逐年扩张令人担忧。

“双精通”之路并不平坦,中医的高投入、漫长的成长周期,与短期的低回报似乎难成正比。“既要学习易经八卦,从文化上了解中医,又要走西医现代数理化的思路。巨大压力之下,必须能耐得住寂寞。”董晓斌说。

守住中医的“根”培养纯中医队伍

“中医教学是分层次的。”包培荣认为,中医教育应当分为中西结合模式和纯中医模式。在保留中西结合教育的学生群体的同时,建立起一批纯中医的医师队伍,专注于会诊而不是病房,这关系到传统中医的“根”。

“一旦中医的基因消失了,再想找回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位老中医坦言,目前中医药的弱势、一些传统技法的消失似乎是“钱”的问题,而等将来这部分掌握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人没了,再拿多少钱也是“买”不回来的。

如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是西医急诊中的治疗难点,迄今现代医学尚有困惑之处。“但中医急诊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临床综合救治,可以取得仅仅用西医西药所不能及的疗效。”除了弥补西医治疗的“缺口”,包培荣还认为,纯中医应承担起系统教学和专业领域研究的责任,将针灸、老名医药方等面临“失传”的技艺重新“拾起来”。“再不抓紧传承正统的中医,中医就真的要断血脉了!”

据了解,山东省财政每年都会拨出一定数量的专款,作为中医传承工作的补助经费。指导老师将收到一定数额的带教津贴,继承人在学习期间申报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省里还将优先给予立项资助。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