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泽议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资源与服务技术,在国家大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特殊优势——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双重属性,被国民广泛认可。因此,针灸减肥、按摩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技术被很多养生会所、美容机构当成主推项目吸引消费者。然而,在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媒体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非医疗性机构尚无专业性的前置审批,从业人员也大多没有经过中医技术的专业培训,对于非医疗性养生保健机构非法行医问题取证难进而导致监督难,给消费者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中医可以大显身手的养生保健领域,如何促进中医技术的规范应用并使其健康发展,还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养生善打“中医旗”
中医药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在延缓衰老、驻容美颜、维系健康等方面深入人心,这也表明养生保健领域是一个能发挥中医特色的更大舞台。近年来,中医养生馆在全国遍地开花,很多足疗馆、温泉桑拿、美容养颜机构也纷纷设置中药灌肠排毒养颜、针灸减肥、拔罐火疗、刮痧、艾灸等等项目,名目繁多,其中不乏假借中医之名牟取不正当利益者,不仅造成了一定的市场乱象,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按照中国保健协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统计,我国大大小小的保健服务企业总数已达140余万家,从业人员达3700余万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处处长赵文华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技术提供者,需要具备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熟悉经络穴位。而我国中西医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加起来总共还不足360万人。”据了解,养生保健机构的绝大部分刮痧师、推拿师等,所持证件只是人事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而有些培训机构本身就很不规范,甚至有些养生保健机构只是临时组织一些短期内部培训。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刘劲松表示,他们在市场监管中发现,并不具备中医诊疗资格的非医疗性养生保健机构,打着中医旗号开展诊疗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没有明确对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界定,所以他们常打擦边球,使中医保健行为与中医诊疗行为混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麻颖也介绍说:“中医许多方法既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以用于日常养生保健。但有些技术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掌握这些技术、通过一定准入的医师来操作。有一些造成伤害的案例,比如非医疗机构采用扳法致使儿童骨折,牵引致使消费者颈椎胸腰椎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