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即将离开公司的同事聊天,他提到了一个很切实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说领导做的不好,为什么最后走的那个人是我?
公司准备让他走,名义上是末位淘汰,但是部门领导当时并没有给出很多切合实际的数据和证明,只是认为这个同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好,让他做的事情虽然能及时交上来,但是质量不好。”当我追问给我一个例子时,主管沉思了半天,就给出了一个晚上让他提交一个文档,虽然到点交上来了,但是里面有很多数据都没有,也没有向他报告是怎么回事,这让他很郁闷。
基于HR的职责,我找来了个这个同事,告诉了他公司的决定(其实是主管的决定)时,这个同事告诉了我另外一个版本:其实他早就想走了,去年发项目奖领导居然把他给漏掉了,后来他发现了去找领导谈,领导说后来加薪补给他,结果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加过一分钱;还有一次是发季度奖,领导找他谈话时,说好了是1500元,结果发下来只有1000块,他去找领导谈,结果领导说:不好意思,我搞错了。为此,他对领导也一直耿耿于怀,平时关系也非常不融洽,现在领导逮着个机会,所以就把他给开掉了。
一来一往,我是那个夹在中间的HR,是那个有点困惑公平公正的HR,但是哪里来的绝对公平公正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的反思和解读:
HR的角色:作为现在劳资关系中的HR,其实充当的是公司的打手,是领导们意识里的锦衣卫,往往还是会从公司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去做事,因此,当领导认为某个员工不适合在团队中继续工作时,人力资源部通常会出面来解决掉这个人,或者调离,或者辞退,HR在矛盾中通常扮演黑脸的角色。
公正的角度:从上面这个案例来讲,或许员工是有理的,这个怨气是由领导造成的,听者肯定是为这个员工抱不平,但是这个领导也是身经百战,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贡献颇多的人物,他在公司和部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两者出现矛盾时,牺牲掉矛盾体中薄弱的一方,既能够促进部门的风气转好,也能树立领导的威望,从这个角度来讲,又可以算是公正的。
但是这肯定不是个例,然而我们只能这样牺牲掉一个个的处于下风的干事,来保着可能做的并不好的领导吗?或者正向来讲,我们要提供一个好的、客观可信的机制来筛选出那些确实做的不好的员工来,让他们提早卷铺盖走人,这样的机制是什么?
我觉得这样绩效考核的机制要遵循以下三个要点:
过程的公正性,才能带来结果的公平性。
考核要双向。
考核要客观。
那什么样的机制才符合上述三个特点呢?我认为360度考核+KPI考核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详细叙述如下:
首先,360度考核引入了多个角色,可以避免单个考核体所带来的主观偏差,共包含五个考核关系:
上级考核
下级考核
客户考核
同事考核
自我评价
其次,赋予各个考核体不同的考核权重,看公司的考核侧重点:
如果是官僚体制的公司,则把主管的权重加大。
如果以客户为主的公司,则把客户的权重加大。
如果为了平衡各方的考核,把考核做的公平公正,则把权重平分即可。
第三,针对不同的考核体,制定不同侧重点的考核指标。
第四,针对每个考核指标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并能够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是在哪个评价指标里。
第五,通过加权算法,得出每个考核体的打分结果,然后每个人的考核结果即为:领导指标打分*指标权重*领导权重+下级指标打分*指标权重*下级权重+客户指标打分*指标权重*客户权重+同级指标打分*指标权重*同级权重=该员工得分。
第六,对每个员工的得分进行纵向比较,强制排名,即可得出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把季度绩效考核数据或者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即可得出绩效高者和绩效低者,为下一步的加薪、晋升和调岗、辞退等行为。
以上,是360度考核和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相结合的考核思路,具体的考核权重以及考核指标确定只是举例,针对每个公司还需要具体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最终才能得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