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第33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药品供应管理处处长韩会学为参会嘉宾作了题为“落实药品分类采购,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的主题报告。
会上,韩会学表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是深化医改2016年关于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重点工作任务。
自去年2月国办发7号文印发以来,各地积极推进药品分类采购。目前,有16个省份完成了双信封招标采购;作为一项从无到有的创新性工作,5月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有14个省份印发了将谈判药品与当地医保政策衔接的文件,除新疆同时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外,其他13个省份都是纳入新农合或大病保险,另外,谈判之前有8个省份将肺癌靶向药品纳入了不同形式的医保支付范围。鉴于我国医保存在多种形式,只要谈判药品与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中的任何一种形式保衔接上,在全省范围内即可执行谈判价格,区别是衔接的参保人员可同时享受谈判价格和报销的实惠,云南是第一个落实谈判结果的省份,乙肝和肺癌患者已经明显受益;医院直接采购主要包括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临床用量小的药品和常用低价药,这些不再进行省级招标,省级平台没有统一的采购价格,而是由企业自主报价,医院直接与挂网企业议定价格,但必须实行网上阳光采购,属于医院自主采购权,目的是保障供应;国家2015年已经公布第一批定点生产药品,招标确定了定点生产企业和统一的采购价格,各级医院无需议价,直接采购,企业有责任保障临床有药可用。
在有效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方面,要求药品采购部门将保障药品供应作为首要任务。今年4月开始建立依托国家药管平台的和省级平台联通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每个省遴选不少于15家的医疗机构作为短缺药品监测哨点。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启动短缺药品监测,辽宁省率先发布了第1号短缺药品预警报告的通知,列出了短缺品规和短缺原因。基于各省报送数据,卫生计生委定期确定短缺药品清单,同时与工信、药监等单位建立多部门会商联动机制,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找准原因、提前应对、合理解决。当然,这些政策需要加强宣传解读,提高知晓率,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作者:魏照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