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医疗保障局对药械招标的接手,引发了业内关于药械招采政策如何改变的一系列猜想。甚至有媒体观点提出,现行的药品招标管制政策可能会被废除!
对此,医药圈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分析认为,机构的调整在目前尚未至于让招标采购达到大洗牌阶段,药品招标准入大环境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大家达成共识的一点是什么呢?相信应该是:药品集采的行政色彩会越来越弱,市场化采购机制的建立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药械采购或将迎来新的局面。
GPO将盛行?
假设药品采购的市场化要提高,医疗机构的参与度要提高,那就意味着国家将会加大对各种形式的药品采购模式的改革探索的支持力度。而诸如GPO采购、医联体采购和联合采购等采购模式得到促进发展更是不在话下。
先来说说GPO采购,作为积极探索第三方服务角色的采购平台,重视市场化主体的作用,可作出有针对性的集采策略。并且如今在上海与深圳之外的其他地区,也已有积极的影响力。
有分析认为,在医药分开的大背景下,药房托管越来越普及,而商业公司在趋势改变下逐渐介入到医院药房托管中。这就预示着,以主流商业公司为主体、市场化运营的GPO必将前景可观。这是因为,在多地医保部门的协同合作,联合采购下,基于药房托管而形成的GPO平台会与前者形成互助关系。
再来看看跨区域联合采购,我们知道,这个模式是在2015年的7号文的鼓励下前行。目前主要有三明的采购联盟和各种的医联体。其中包括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沪苏浙皖闽四省一市和西部高值耗材采购联盟。
而严格来定义的话,三明采购联盟是否符合这一条件还是有争议的。要知道,它并非以省级为单位进行联合,而是8省的15个地级市和28个区县之间的联合。
而随着医保局进行整合职能后的运行,省级平台可与地市做到分工合作。由省平台负责质量控制与限价,进行初步的竞价议价后确定省级入围,然后地市组织带量采购。那么将会改变其以地级市为一个医联体的机构,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这一局面。
器械采购也有“新招”?
我们知道,国家层面虽然作出机构调整,但配套设施和政策并未到位,所以现在的执行单位依然以各个采购中心为重。因而有专家认为,要密切关注重点市场和已经组建类似医疗保障局机构的省份,如广东、福建和安徽等地。
而在药械的集采领域,广东的进展如何向来是重头戏。近日,深圳继启动药品的集团采购后,又将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并且未来通过试点,力争将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分别控制在10%和5%左右。可以发现,在药品采购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后,医疗器械的采购模式似乎也要迎来一番新天地。
而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加入,长期以来并未被重视的医用耗材招标工作如何开展也许也将得到企业的重视。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年底限辅助用药的呼声中,限高值耗材使用的声音也不小。今后这也许是械商需要关注的焦点。
现阶段看来,无论是依托省平台建立跨区域联盟采购还是像深圳这样建立GPO平台,强有力的不同议价采购单元的发展或都将是大趋势。业内推测,耗材的全国性招标采购有可能在医疗保障局挂牌后迅速出台。
最后,说回大家关注的招标采购,一旦招标采购管制真的被废除,而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相结合的模式逐渐扩大范围。那就代表着药品的价格失去了必要的参照系,而医保支付标准将起到关键的约束价格的作用,其今后的改革和标准制定也许就是各地的关卡。
▪ 内容来源:医药地方台(yiyaoguanchajia)
▪ 作者:川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