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生物专业的读者朋友们可能对“多肽”这个词比较陌生,这边先做一个简单介绍。我们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重要功能,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氨基酸。多肽同样由氨基酸组成,但尺寸还不是非常大,关键的三维结构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简单一点看,多肽可以被视为是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体。
2019年7月24日
目前的指南建议降低胆固醇,以降低心脏病风险。在一项新的为期9年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通常称为“坏”胆固醇---与出血性中风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如果胆固醇下降过低,这可能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当血管在大脑中爆裂时,这种类型的中风就会发生
2019年7月18日
一种称为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动物被全球科学家用作一种模型生物。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动物的神经系统的首个完整的连接图。该研究包括这种动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并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2019年7月18日
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是病灶存在于膀胱内表面组织中的癌症。这种癌症一直是属于难治疗、易复发的状态。治疗手段有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除术以及卡介苗诱导免疫治疗等。
2019年7月18日
虽然在上市之前,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都经过了大量临床试验的检验。但随着在实际应用中的证据积累,科学家们仍然在关注这些药物潜在的长期副作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就发现,长期服用部分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与肠道问题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Circulation期刊。
2019年7月18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伯明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BRCA1基因发挥功能的新型通路,其或有望帮助理解卵巢癌和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2019年7月18日
多年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对大脑不同区域进行电击来改善或治疗帕金森等运动障碍或抑郁症等神经障碍疾病。成千上万的神经疾病患者因此得以缓解病情。然而,这项治疗会牵扯到脑部大量未知的神经元。如果能够精确控制某几个控制疾病的神经元或将打开治疗神经性疾病的大门。
2019年7月18日
致癌基因C-myc矛盾地激活细胞增殖和死亡。当细胞变成癌细胞时,C-myc诱导的死亡被绕过,促进肿瘤形成。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靶向myc基因,但事实证明,要成功击中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2019年7月18日
RAS癌基因在30%的癌症类型中都处于激活状态,其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化,目前针对该蛋白(RAS基因所编码)并没有有效的抑制剂;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表达RAS的细胞的关键弱点,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新型抗癌疗法。
2019年7月18日
日前,一种有望比目前的流感疫苗更有效的新型疫苗——“涡轮增压”流感疫苗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制出,并很快在美国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这种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比普通疫苗更多的流感病毒抗体。科学家借用“涡轮增压”的喻义给这款新型疫苗加了酷酷的外号。
2019年7月18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有4.66亿人患残疾性听力损失,相当于平均不到20人中就有1人丧失听力。遗传造成的听力损失还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残疾之一。基因编辑技术的问世,为治疗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耳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2019年7月16日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治疗慢性肝脏疾病的可能性药物靶点,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相关的特殊基因。
2019年7月16日
这些研究人员通过让一种称为二氢神经酰胺去饱和酶1(dihydroceramide desaturase 1, DES1)的酶失活来改变代谢疾病的轨迹。这样做可阻止这种酶从称为神经酰胺的脂肪脂质中移除两个氢原子,因而具有降低体内神经酰胺总量的作用。DES1的作用是通常将一个保守的双键插入到神经酰胺和其他主要鞘脂类的主链中。
2019年7月16日
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人体肠道细菌的组成在如代谢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中担任重要角色,通过对肠道中特定菌株的管理可以调整肠道细菌的平衡,从而成为代谢类疾病的有效治疗途径。
2019年7月16日
CAR-T细胞疗法被誉为治疗某些血液肿瘤的突破口,它能够将患者自身免疫细胞转化为抗癌武器。但是,如何更好地管控CAR-T细胞相关最常见的急性副作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仍然是继续解决的一个难题。
2019年7月16日
这种细菌名叫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主要成员之一,于2004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前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它有抑制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功效,该菌灭活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效果甚至好于活细菌。
2019年7月16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来自一个大型健康保险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HIV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CVD)---特别是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较高。这一发现表明需要加大力度保护这些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16日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V Infection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 Anal
2019年7月16日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课题组和新加坡基因研究所刘建军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翟巍巍教授合作的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生与存在于该区域的EB病毒高危亚型相关,BALF2_CCT亚型或是导致鼻咽癌高发的EB病毒高危亚型。
2019年7月16日
关于神经元能不能再生的问题,《Nature》杂志一直是这些研究交战的“阵地”。去年三月的时候《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示成年后神经元就“停产”了。转眼到了今年三月该结论就被翻盘,《Nature Medicine》杂志就甩出明确证据证明即便早已过了中年,大脑依然有能力生产出新的神经细胞。但是成年后,神经元的新生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019年7月16日
6月26日,中科院杨巍维课题组与李国辉课题组发表在Nature杂志上[1]的一篇论文鉴定出了一种先前未知的机制,通过该机制,一种由细胞代谢产生的名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c)”的分子可抑制小鼠中EMT的诱导,从而限制肺癌(全世界以及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的转移。研究首次揭示了UDP-Glc抑制肺癌转移的新功能及作用机制,为肺癌转移的监测和阻断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2019年7月16日
夏日炎炎,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了。撇开路边摊地沟油等食品安全因素,龙虾富含较多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最重要的是龙虾中的虾青素还能抑制结直肠癌的转移。
2019年7月16日
这项在小鼠阿尔兹海默症模型中进行的研究为治疗这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法,它是美国的第六大死因。这种新发现的途径也有助于调节炎症,所以这项发现可能产生策略释放针对恶性脑瘤的免疫反应。
2019年7月16日
研究者E. John Wherry博士说道,TOX是衰竭T细胞的关键调节子,如今我们能够设法对TOX进行工程化靶向修饰来逆转或抑制T细胞的衰竭,从而有效抵御机体感染或癌症发生。研究人员所研究的T细胞由三种类型,其依赖于不同身份之间的高效和协调转换,当被特殊蛋白开始激活后,不成熟的T细胞就会就会开始复制,并且经历精心策划的分子重组程序成为效应T细胞(TEFF),从而产生能够杀灭癌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
2019年7月15日
2007年,鲁汶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有益效应,其或能减缓小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此外,相比其它肠道菌群而言,利用该细菌的“巴氏杀菌形式”(灭活形式)甚至能够更好地保护机体抵御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比如胰岛素耐受性、高胆固醇血症或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堆积。
2019年7月15日
《自然-通讯》最新上线了一篇艾滋病研究领域的重磅论文。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联合疗法,将持续递送抗逆转录病毒的给药系统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相配合。根据官方新闻稿,这种疗法首次从活体动物的基因组中消除了HIV-1的DNA。
2019年7月15日
一项新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肺癌在某些基因发生变化的患者中传播得更快,并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预防措施的维生素E可能会导致同样的传播。
2019年7月15日
今日,《自然》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的最新一期发表了一篇关于癌症治疗的重要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员针对著名的“不可成药”靶点,发现了一种新的攻击途径,可以让癌细胞自我毁灭。动物实验的结果提示,这项新发现可能为多种类型的癌症带来全新的治疗策略。
2019年7月15日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发表在《Nature》上首次揭示了糖醛酸代谢通路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c)的新功能,为肺癌转移的监测和阻断提供了新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点。
2019年7月15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胆管癌(biliary tract cancer)患者机体中某些免疫系统受体或会发生遗传架构的改变,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有效治疗胆管癌的新型有效免疫疗法。
2019年7月15日
胸腺是产生免疫系统T细胞的场所,这些T细胞可以对抗我们体内的感染。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至关重要的器官是最先丧失功能的器官之一,这会导致T细胞的逐渐减少,最终增加老年人对感染和癌症的易感性。
201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