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日记,写的是应届生在签完三方协议时,违约的原因,这个日记写的是应届生违约三方协议给企业、学校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并简单提了几点防范措施。
违约后有什么后果?
违约的后果,通常有人将其总结为两个字:“三输”,即企业、学校、求职者都是最终的受害者。
对于企业来讲,前期花费在这个求职者身上的各种努力,付诸东流,为招聘所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也瞬间蒸发(有违约金的能得到补偿)。如果以前招聘时候没有充分考虑违约问题,在这个岗位上只找了一个人的话,要想补缺,还得一切重新开始,若求职者很晚才告诉企业自己违约,很有可能,企业要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所要花费的成本就更多了。
对学校来讲,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学校的声誉和下届学生的就业。某个学校的学生大面积违约的话,公司肯定认为学校的约束出现状况,长此以往,企业很有可能选择替代学校做宣讲会和招聘会,因为违约比例高的意味着不稳定性更高。既然企业对某个学校的学生形成了“爱违约”的刻板印象,那么对以后师弟师妹们的就业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个不绝对,比如有些特殊行业员工来源比较狭窄,即便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违约率比较高,也事先做好了准备。
对于求职者来讲,违约的过程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比如要支付违约金,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承受。
除外,违约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求职者占着offer的名额,必然将其他的人“挤走了”,原来的人找不到工作,现在的人却要违约,造成资金、信息和体力的极大浪费。
但是,违约未必一无是处,也可以换一种长远的角度想。求职者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重新就业,一定程度上也是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匹配的过程。正如一个HR说的:“诚然因为失去一个优秀的人才而感到惋惜,但是我们的责任是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如果真的将能力很强的求职者安排的一个胜任有余的岗位上,即使一开始不违约,这个人也是一颗定时炸弹,HR天天担心什么时候爆炸。同理,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拒绝”已经发给offer的人,求职者在按约定办完“企业违约”流程之后,更需要积极投入到找新作的行动中去,去寻求更加匹配自己的岗位,寻求更加认同自己的企业。
应对方案
从企业角度讲:
1.做好校园招聘规划,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招人,尽量减少企业率先违约的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本身就很少)。
2.企业做好校园招聘的所有准备工作,即使想安排一些关系户,也需要走在正是校园招聘的前面,不要等到已经和学生签约了才动手,最后“挤掉”了原来的合格人员,这样做确实很不地道。
3.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双方面的,不仅仅是学生应该遵守的,企业答应的事情,应该办到。对于一些敏感信息,要积极传达到,不能因为害怕大家不来而不说出来,迟早有一天大家是要知道的,那时候,就更加被动了。这些敏感信息包括:企业薪资福利细则、是否加班、是否下车间、是否二班倒、工作中是否有危害健康的因素等等。
从个人方面讲:
1.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自己。根据各种实际,知道自己在哪个行业发展、在那里发展,在什么类型的企业发展,能接受什么样的工资。草草签约,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2.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被外界的各种信息迷惑了,自己想要的,才是适合自己的。
3.即便是真的要违约,也要坦诚相待。骑驴找马,但最后不少人发现这个“驴”并不好“甩掉”,很是揪心。其实在违约这问题上,坦诚相待是上上策,很多公司对应届生违约见惯不惯了,也表示理解。真诚相见,反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学校方面讲:
现在的协议,主要还是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协议,学校在中间发挥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在约束签约双方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做出一些努力。
1.做好学生就业动员工作,主张慎重选择,诚信签约。
2.在用人单位资格审核时,也要抱着为学生、为学校负责的态度。
3.有的学校将违约学生信息公布在学校网站上,公示若干天(7—30天不等)才能领取新的违约协议,这是给违约学生的小小惩罚,也是向企业表示:我们是不主张违约的。(说实话,不知道公示这种形式,是否合法?!)
违约,很多时候企业、学校、学生都表示能理解,但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各方只有严格约束自己,才能减少这些事情。(markkk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