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拯救”药效从规范炮制做起

2013-08-19 12:03:3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新疆的哈密瓜很甜,陕西的苹果很脆,大家买水果时,都会倾向选择某产地某品种。但配中药时,却没多少人知道,中药的产地也很重要,后期加工方法更重要。不少人感叹现在有些中药药效不明显,其实和这两个因素有关。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省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15版中药炮制规范的修订意见。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一个专业名称,修订目的之一就是让大家能用上药效好的中药。

现状:患者困惑药效差了,药人感叹后继乏人

今年60出头的余大妈一直对中医情有独钟,无论感冒咳嗽肚子痛,几元甚至几毛钱的中药,几帖汤药下去就差不多好了。但近几年,余大妈发现,中药效果越来越不理想了。

“前阵子感冒了,我这肺不好,一感冒就要犯咳嗽,有痰咳不出。”折腾了一个星期,找老中医看病,医生解释,年纪大的人“咳嗽多痰,痰不易咳出”,是因为阴虚津枯,不能再用药祛痰,否则病情更严重,要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才是正途。她听听挺有道理,看看配的药材,认识的有熟地、生地、甘草、桔梗、贝母、麦冬等,大多跟润肺化痰有关。

“每天两碗,饮食也清淡了,可喝了大半个月也不见好。”大妈感叹,估计年纪大了,吃药都没效果了。不过跟周围人一聊天,大家都说,现在中药药效越来越差,难道是好中医少了,或者药材质量不行?

其实,余大妈的感叹不无道理。

在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仓库,静静躺着一排中药炮制的机器,洗药机、切药机、炒药机等六台机器都盖着厚厚的布。十多年前,它们还在医院扮演重要角色,不少患者手里的中药都经由这些机器炮制加工。但随着该省饮片统一由中药饮片厂炮制加工后,这些机器都闲置了。

“不少人感叹现在中药药效不如以前好,原因很多,炮制方法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国家把炮制全部统一到中药饮片厂,我觉得这做法有利有弊。”浙江省中医院药品质量总监、全国著名中药师徐锡山说,中药炮制光炒法就有十多种,如果不严格执行,很可能使药效降低许多。

徐锡山曾参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77版、85版的审稿和94版的编委会,长年从事药材辨识和加工,1956年浙江省中医院成立时,就主持中药房创立,被称为“辨药奇人”。

今年86岁的他和中药材打了70年交道,身怀不少中药炮制绝技,如一粒小小的槟榔能切100余片;制附子切成薄片,放在手心,吹口气能飞起来。厚朴、黄柏能切成眉毛片,一寸白芍能切成二百余片,法半夏切成鱼鳞片等。中药材的片子切得越薄,里面的有效成分越容易煎煮出来。

但现在会这些绝技的人越来越少。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主任钱松洋是他唯一的学术继承人,学会了徐老不少独门绝技,如将一锅一立方厘米的阿胶颗粒,炒制成圆圆的小颗粒,这种阿胶珠是每年膏方的必备药材。再过五年,钱松洋也要退休了,还没找到学术继承人。

“药人太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泥,省中医院仓库的屋顶特制成平的,用来晒药材,每天药工人员都要爬上爬下,晒药收药。说句不好听的,做药工的都没一件好衣服。”徐锡山说,现在各大医院都取消了自己的炮制厂,所以也没多少人愿来学这些吃力不讨好的炮制技术。

原因:中药不道地,传统炮制方法失传

“好方子要好中药来配,如果没有好中药,再好的方子都是空的。”浙江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教授,做了50多年中医,对中药这些年的变化,发出三点感叹:中药变得不道地了,品种从多变少了,质量从精变差了。

“中医有不少经典方,曾救活过不少人,一些经典方还演变成现在家喻户晓的中成药,如逍遥丸等。但这些经典方现在却不如前了。”陈意说,这和中药质量变化有一定关系。

不少中药讲究道地,道地讲的是产地。但现在不少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什么药材都种,导致药效下降。

中药品种为什么变少呢?陈意以半夏为例,内用和中理气,外用消肿止痛。但生半夏有毒,必须要炮制,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半夏可分为宋半夏、仙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戈制半夏和竹沥半夏等。但现在随着不少炮制技法的失传,市面上能见到的大多为制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等少数几个品种,有些传统方子标明要用宋半夏,但只能用制半夏来取代,经典方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质量怎么从精变差了呢?徐锡山端出一盆蜜炙半夏,记者闻了闻,有股糖香。他说:“你只闻到了糖的香气,却不知道这个糖的选料以及炒制方法都有讲究。”

传统的方法是用蜂蜜炒黄芪,先按比例把黄芪和蜂蜜拌均,放两个小时,再放到锅里炒,炒至深黄色,略具光泽,滋润。这种方法称为“蜜炙”。但为了节约成本,现在不少人都用白糖来代替蜂蜜,为了省事,炒制变成了烘干。

再比如炮制方法,钱松洋说,光炒这个方法就多达十多种,有米炒、沙炒、盐炒、麸炒等。搞这么多花样是有原因的,如麸炒就是用麸皮炒,麸皮是小麦表皮,有健脾功效,如果用来炒米仁,会让米仁健脾功效更强。但现在麸皮很难收集,这种炮制方法也很少被人用了。炮制用料及工艺的变化,使得药材功效不断下降。

建议:中药材产地加工,保留中药炮制传统

杨红韬,杭州华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对于中药药效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日前,他们已向省药监局提交了一份关于中药炮制规范的修订意见,公司一名技术负责人还是这次修订委员会委员。

“中药药效不如以前好,原因很多。”杨红韬介绍,首先是传统中药大多野生,现在因为用药需求增加,开始大批量人工种植。

其次是人的耐受力增强了,以前人很少吃药,偶尔用药效果很好。现在的人不但常吃中药调理,抗生素等西药也使用频繁,药效起效自然比以前难了。

最后是规定的不完善,使一些传统中药方中的品种没办法生产。在这次修订建议上,他们建议增加花生皮等品种,因为这些中药材在浙江用量很大,增加这些品种,许多经验方就不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在产地上,他们也建议一些中药材最好能产地加工,保留药效。杨红韬以薄荷为例,这味中药很容易挥发,如果能在产地由药农先初次加工,会使有效成分保留更多。

“中药选材很重要,以前都是医院直接去全国各地选药材,把关质量,现在全部交给中药饮片厂了,如果他们把关不严,会使药效下降。”徐锡山说,政府部门要督促饮片厂把好质量关。

“浙江在中药材炮制规范上做得很好,有的省份至今还没炮制规范,今年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这样开放的做法更好。”钱松洋说,定期修订规范,有利于保证中药材质量,希望在修订过程中,能多多听取传统老药人的意见,把一些传统的东西保留和传承下去。(本报记者 于伟 通讯员 黄淼君)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