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利用遗传修饰的果蝇来为某些患者寻找最佳的癌症治疗方法,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如何利用携带人类癌症突变的遗传修饰化果蝇来作为一种检测候选疗法的新方法。
2019年6月13日
研究人员将默沙东的Keytruda与dabrafenib和trametinib(两种BRAF抑制剂)结合,作为该疾病的一线治疗药。UCLA报道,这种联合疗法有望使一种黑色素瘤患者获得无进展生存,这种黑色素瘤包含一种强大的基因突变BRAF V600E。除疗效外,这三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不会导致任何令人衰弱的副作用。研究小组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期和二期试验的结果。
2019年6月13日
2008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类似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描述生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极其复杂的微生物。六年后,该计划扩展为综合性人类微生物组计划(integrativ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iHMP),目的是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组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各种健康状况(如妊娠或疾病)中发生的变化。
2019年6月13日
关于细胞在面临癌变危险时如何向身体发出警报的新见解,可能为寻找治疗方法打开新的大门。 当免疫细胞处于压力或危险中时,它们可以发出警告信号。而科学家发现,正常细胞也具有免疫细胞的这一特征。
2019年6月13日
《细胞》论文中,有一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新型疗法诞生的希望——来自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支联合团队找到了一种新分子,它能有效减少癌细胞对化疗的耐药性,从而更好地杀死肿瘤!
2019年6月13日
2018年11月,原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7对夫妇的胚胎基因组进行了修改,一对双胞胎女孩“露露和娜娜”成功诞生。
2019年6月13日
该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除了对骨骼健康有促进作用外,还具有显着的好处,该研究成果2019年6月3日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年会上发表。
2019年6月13日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老鼠的脑瘤进行研究,发现原本可以保护身体抵御疾病的免疫细胞有时也会被诱导为肿瘤细胞提供帮助。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吸引的免疫细胞越多,其生长速度就越快。
2019年6月13日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CSI新加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脂肪肉瘤(LPS)是一种从脂肪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而这种癌变过程需要关键蛋白的参与。
2019年6月12日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患有艾滋病毒和多种潜在致命癌症的患者可以使用免疫疗法药物pembrolizumab(即KEYTRUDA)进行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Fred Hutch研究员和主要作者Tom Uldrick博士说,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在癌症和HIV患者中使用该药物都是安全的
2019年6月12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杰克逊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MYC蛋白的新功能,MYC是一种强大的癌基因,据估计,美国每年大约50万的新发癌症病例都与MYC有关,文章中,研究者揭示,MYC能够影响淋巴瘤细胞中蛋白质产生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其能促进癌细胞快速生长并改变其对免疫疗法的易感性。
2019年6月12日
俗话说“十胃九病”。胃灼热、胃酸返流、胃溃疡……不少人都被这些症状困扰过。PPIs(质子泵抑制剂,各种“拉唑”)是一类常用的胃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缓解症状。一些胃部有老毛病的患者也经常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购买非处方药。
2019年6月12日
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称之为端粒,正常细胞中的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变短,进行性的缩短会引发细胞增殖停滞或细胞死亡,癌细胞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克服这种记录细胞分裂次数的控制机制,其中一种策略就是端粒通路选择性延长(ALT,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其能够保证癌细胞无限增殖扩散。
2019年6月12日
表观遗传过程通过调节细胞基因的活性,使细胞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在基因激活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之一是BRD4,这是一种研究较透彻的"表观遗传学解读器",可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上的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结合。为了测量细胞BRD4活性,奥地利科学院分子医学CeMM研究中心的Stefan Kubicek实验室在2016年生成了一个细胞报告系统
2019年6月12日
近日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离开发针对炎症疾病的靶向疗法又近了一步。 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不同类型的成纤维细胞--动物中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细胞--在关节中有不同的组织层,并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2019年6月12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单的新型血液检测方法,通过发现癌细胞脱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环的独特模式,可以检测七种不同类型癌症的存在。
2019年6月12日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9年会正在芝加哥火热召开,近年来在抗癌方面崭露头角的“神药”二甲双胍也有多项研究在ASCO上进行展示。然而,其中两项重要临床研究结果却令人叹惋,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前列腺癌中,在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二甲双胍并未带来实质性获益。
2019年6月10日
2007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项目——“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这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规模更大的DNA测序计划,旨在通过描绘人体不同器官中微生物元基因组图谱,来解构宿主-微生物组互作机制。
2019年6月10日
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的出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世界的20%。其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生率为0.4%~1%,即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4至10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或缺损。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每年新增15万至20万。
2019年6月10日
在我国目前有400万名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约4万名。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由于白血病病情发展变化快、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以至于让人感到“谈白色变”。
2019年6月10日
根据近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杂志《PLOS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过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发现较低级和体积比较小脑部肿瘤的生长,该研究由来自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的Hassan Fathallah-Shaykh及其同事们一起完成。然而,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定早期肿瘤生长检测所支持的早期治疗干预是否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2019年6月10日
在今天发表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而出现严重湿疹的幼儿,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一种可以在健康个体的鼻子和皮肤中发现的细菌
2019年6月10日
自2017年的两款CAR-T疗法获批以来,全球对细胞疗法的热情快速升温,研发管线蓬勃发展。目前,在整个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细胞疗法的管线规模已雄踞榜首,甚至多于靶向PD-1单抗等免疫调节药物。
2019年6月10日
根据一项国际临床试验的结果,一种新形式的药物极大地提高了患有最常见乳腺癌形式的年轻女性患者的存活率。这些在美国芝加哥市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一种称为细胞周期蛋白抑制剂的药物可将存活率提高到70%。相比于给予安慰剂的患者,这些年轻女性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29%。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EJM期刊上。
2019年6月10日
据悉,该监测网将由符合一定条件的三级医疗机构组成,采用分级运行管理机制,包括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监测单位。北京协和医院被指定为监测网国家中心,负责监测网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2019年6月10日
最新发布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单细胞测序可以绘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完整类群,并为白血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这一新研究由美国哈佛大学的David T. Scadden教授和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Broad研究所的Aviv Regev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使用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进行研究。
2019年6月5日
2018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柳叶刀》发布了哈佛大学的一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在糖尿病患者和中度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基本没有益处。时隔一年,剧情有了反转,《柳叶刀》再次“发声”, 连发两篇论文力挺阿司匹林。
2019年6月5日
今日,诺华(Novartis)宣布其在研复方吸入粉雾剂QMF149,在治疗哮喘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QUARTZ中取得了积极结果,达到了试验的主要及次要终点。
2019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