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前沿

揭示生发中心的B细胞命运抉择机制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s, GC)是短暂存在的微观结构,它们在免疫反应期间形成淋巴器官。它们是B细胞克隆增殖和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的场所。亲和力成熟这个过程会导致高亲和力抗体产生。生发中心是高度动态的,含有活化B细胞、特殊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捕获抗原的滤泡树突细胞。

2017年10月18日

研究发现:脂肪过少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基于这一结果,研究者们希望能够通过瘦素置换疗法对天生患有体脂低异常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血管系统治疗。此外,研究者们还希望了解这种疗法对于HIV感染以及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后期均会出现体脂降低的症状)是否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2017年10月18日

血液癌症基因或可预防心力衰竭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拉斯格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当个体心脏病发作后,其机体中损伤的心肌组织中Runx1基因的表达水平会明显增加。研究者表示,增加Runx1基因活性能力有限的小鼠往往会受到保护而低于不利改变所导致的心力衰竭。

2017年10月18日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的大麻作用靶点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CB1-Dependent LTD in Ventral Tegmental Area GABA Neurons: a Novel Target for Marijuana”的研究报告,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慢性暴露于大麻活性成分所诱导的部分大脑奖惩系统出现的细胞水平改变或会促进机体对药物愉悦感及成瘾性的产生。

2017年10月18日

科学家鉴定出指示脑癌进展和药物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近日,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ema4公司以及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弗雷德·哈奇森癌症中心等合作机构的科学家报道了一项关于成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结果,在该研究中他们验证了一个能指示患者的预后和对特异疗法可能反应的生物标志物。这篇文章发表在10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期刊上。

2017年10月18日

研究人员发现人参皂苷的人类靶点

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英花教授课题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对人源肝癌细胞cDNA文库进行系统筛选,获得47种人参皂苷Rh2的作用靶点,这将为人参防癌抗癌作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2017年10月18日

科学家新发现针对最强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瑞典科学家通过大规模基因测序发现了一批新的耐药基因,它们可使细菌具备对抗当前最强力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能力。这一成果将有助于设计新药,使人类在与细菌耐药性的斗争中取得先机。相关论文发表在《微生物组》杂志上。

2017年10月18日

PD-L1靶向免疫治疗可有效缓解癌症治疗后复发的情况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癌细胞在治疗之后之所以能够存活,是能够依靠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唤醒"以及促进其生长。这项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在丧失控制癌症发生的能力之后,反而会导致患者癌症复发的作用。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通过免疫治疗的手段,将机体的免疫反应推回正常的轨道,或许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癌症复发的疗法。

2017年10月18日

这种胆固醇代谢产物会让癌症扩散

近日,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人员发现:胆固醇的代谢产物27羟基胆甾醇(27-hydroxycholesterol, 27HC)可作用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帮助乳腺癌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项研究被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2017年10月18日

肿瘤靶向代谢药物研究进展

2016年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沪亚)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公司。此次许可转让将为复旦大学和杨青教授带来6500万美元的收益。2017年9月信达生物以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方式,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发的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抑制剂IDO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

2017年10月17日

Nat Med:癫痫为何会导致记忆力缺失?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癫痫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缺失以及认知障碍之间存在联系,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一种能够解释偶发性的癫痫导致长期认知损伤的机制。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开发新型的降低阿兹海默症患者认知障碍以及其它与癫痫有关的症状的疗法。

2017年10月17日

多篇文章解读近期基因疗法研究进展

近日,Spark Therapeutics传来喜讯。美国FDA的一个独立专家小组在经过仔细的审评后,以16:0的投票,对其在研基因疗法Luxturna表示一致认可。这也意味着首款能矫正人类基因缺陷的疗法离我们更近一步。美国FDA将在2018年1月12日前就这款新药能否上市做出批复。

2017年10月17日

新型CAR-T疗法或可有效抵抗HIV感染 攻克艾滋病世界性难题

近期,由顶级癌症中心Fred Hutchinson的defeatHIV研究小组主办的针对HIV的细胞和基因治疗研讨会在西雅图顺利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CAR-T细胞疗法和其他利用免疫系统治疗HIV的近200名科学家。

2017年10月17日

MS治疗或发生重大突破 抗组胺药可改善病情

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关于多发性硬化症(MS)损伤的髓磷脂修复的结果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该机构通过使用普通过敏药物实现了多发性硬化症的改善和治疗。

2017年10月16日

基因驱动研究最新进展

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新兴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自然现象。最近几年发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有潜力构建、简化和改进针对基因驱动的开发。借助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基因驱动”系统,并在酵母、果蝇和蚊子中证实可实现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遗传。

2017年10月16日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新型骨质疏松症疗法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先进的质谱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子模型,相关研究或能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

2017年10月16日

利用CRISPR/Cas9编辑人类胚胎研究最新进展

目前,基因组编辑有三大技术:CRISPR/Cas9、TALEN和ZFN。与传统的TALEN和ZFN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更便捷、高效,应用也更广泛,目前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斑马鱼、小鼠以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修饰。

2017年10月16日

利用CAR-T细胞疗法有望抵抗HIV感染

被称为T细胞的白细胞在免疫系统对HIV作出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如果病人停止服用通常让这种疾病处于控制之下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话。然而,HIV采取几种它能够使用的方法来躲避T细胞攻击。因此,一些科学家们提出对病人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以便更加有效地抵抗HIV。

2017年10月16日

我国在埃博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构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地研究了埃博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细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达的致病效应。

2017年10月16日

Science:鉴定出导致人类肤色多样化的基因

人类具有多种皮肤颜色。但是迄今为止,仅少量基因已被证实促进皮肤颜色发生正常的变化,而且这主要是通过研究欧洲人群发现的。

2017年10月16日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出自闭症新的基因变异

一种从海洋害虫中分离出来的药物有望治疗一些最为严重的疾病,而且科学家们也想要知道它到底多有效---只要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这种药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上的这种化学物的供应量大约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一半,而且很难从产生它的海洋生物中提取出足够的数量。

2017年10月16日

Cell:揭示DNA的三维包装调节细胞身份机制

Jain说,“这项研究的基础在于理解细胞对分子信号作出反应而正确地变成一种细胞类型的能力。我们想知道这是如何逐步实现的,这是因为能够变成体内任何一种细胞类型的干细胞会产生心肌细胞。”

2017年10月16日

美国科学家称人脑通过脑内淋巴管“排污”

意大利解剖学家曾在1816年报告在大脑表面发现淋巴管,但两个世纪后的研究人员并没有找到大脑中存在淋巴管的证据。因此医学界一度认为,大脑中是不存在淋巴系统的。

2017年10月16日

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信号转导的很多成员分子,都是癌症、免疫及控制血栓形成等过程中的关键药物靶点。当人体中该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时,往往会导致癌症的发生。靶向于PI3K信号通路中关键节点的不同类型的抑制剂目前正处于各自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用以治疗人体恶性肿瘤。

2017年10月16日

Nature:BRCA1突变致癌的秘密

BRCA1基因中的突变在20多年前就被发现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相关,但是BRCA1基因突变提高癌症风险的机制却一直未被澄清。日前,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终于解开了BRCA1基因突变致癌的秘密。

2017年10月16日

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阿兹海默症最新分子机制

迟发性、不定期发生的阿兹海默症占据所有该类疾病的发生率的99%,而且它与多种致病因素以及病理机制存在联系。其中之一就是蛋白质的一列翻译后修饰过程,称为“O连接beta-N乙酰葡萄糖胺化修饰”或“O-GlcNAc”。

2017年10月16日

揭示蛋白APOBEC3G抑制HIV-1的两种不同机制

15年前,人们发现一类被称作APOBEC3的蛋白让人类对HIV-1产生先天性免疫力。不幸的是,HIV-1是一种聪明的病毒。它经过进化后,能够抵抗这些蛋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多年来对这些蛋白的研究,有助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功能和机制,从而有望更好地抑制HIV-1

2017年10月16日

华人学者连发5篇Nature都有哪些新成果?

最近,顶尖学术刊物的同一期杂志上经常出现华人学者的多篇文章。今年7月,《细胞》上就出现了6名华人学者同日发文的盛举;而在刚过去的9月,也有4篇来自于华人学者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同日上线《自然》杂志。

2017年10月13日

多篇Nature揭示调节人基因表达的基因组图谱

接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研究人员绘制出记录人DNA中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片段的详细图谱

2017年10月13日

JACS:绿茶提取物能够预防阿兹海默症

绿茶常常被认为是对大脑有益的健康饮品,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以及祛毒特质使得它具有缓解多种严重疾病,例如阿兹海默症等的功效

2017年10月13日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