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供应断档的原因不难想象。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十几年如一日不变的定价让企业如果继续按中标价格生产廉价药,将遭遇入不敷出的风险,只要成本稍微一上涨,就会变成“负利润”。这也导致了个别“白菜价”中标药品的“中标死”。
日前,湖北武汉被曝出甲亢患者每天都要吃的药“赛治”已经断档,有患者跑到六家医院去买,都被告知“无货”。昨日,国内一家生产甲亢用药甲巯咪唑即赛治原料及成药的企业高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定价过低,公司已经暂停了该产品生产线。而停产前,100片甲巯咪唑的医院中标价仅为2元,零售才4元,但生产成本却接近5元,企业当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据介绍,目前,国内约有1500万甲亢病人,甲巯咪唑几乎是该疾病的惟一治疗药物,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因为药厂停产,导致患者买不到药品,有的患者只能上医院去“囤药”。对此,西安一家医院副院长曾发微博称:“早上得知有的人办十张以上就诊卡抢购甲亢药,虽然短期内该药品短缺,但希望病友不要囤积,西安地区患者尽量给外地患者一些方便 。”
不过,前述药企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其实定价低是企业停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向国内原研药单独定价政策施压的意味,“德国药企生产的甲巯咪唑同类药物,招标价格为28元。这就是所谓的原研保护,但其实一家药企在药品专利保护期内,已经通过高昂的价格赚得盆满钵满,而药品一旦过了专利保护期,就应该与其他仿制药同等待遇,再继续高价销售有失市场公平”。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甲巯咪唑的原料药也几乎全部产自中国,但国内三家主要生产企业全部暂停生产,这一举动让外资药企的产品也出现原料供应危机,最后导致便宜的药品不生产,贵的药品也买不到。
近几个月来,甲巯咪唑甚至卖成黑市价。据了解,不少患者因急需服药而不得不通过网络购买黑市药。就是通过网络联系私人药品销售者购买,但价格要比医院和药店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为了解决一些廉价药成本与售价“倒挂”问题,部分省市已经在探索一系列补救方案。2012年江苏省物价局出台了《江苏省廉价药品遴选办法》,第一批《江苏省廉价药品目录》向社会公布。今年4月16日,江苏省物价局公布了十种廉价药品的统一销售价格,于5月10日起统一定价,随后再公布40种廉价药品价格,其目的就是完善廉价药的供应机制。
原因探究
四大原因致廉价药“躲猫猫”
集中招标 药价压太低企业不愿做
廉价药的短缺,集中暴露了基本药物招标机制的短板。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虽然降低了大部分药品的价格,令患者受益,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作为药企的“娘家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地药品采购招标过程当中,职能部门一直在刻意压低价格,想要药品中标价越低越好,但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有底线的,有的药品中标价甚至达不到成本,企业连不亏损都很难保证,更别提盈利了,这就导致了企业只能被迫放弃生产,从而使一些廉价药出现断档。“有个别省份在集中招标过程中将每支青霉素注射液的招标价定为一块八,这让中标企业怎么生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企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基本药物中标企业中,中小型药企占大多数。很多企业中标是为了“占坑”,就是先中标,其他的以后再说,所以就不顾成本、不顾后续生产,先抢占市场。有的企业中标之后将赔本的药品停产,不过,个别企业会选择再签一则“增补协议”,协议要求购药方在以低价购进一批药品后,再按照增补协议中提出的“新价格”购买相同药品,而二次购药的数量远远大于低价药。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认为,相关部门应重新看待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制度,告别“唯价低者得”的局面,让药品形成一个合理的价位,照顾患者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利益,通过协商议价而不是“定死价”的方式来确定廉价药的价格范围。
数次调价 廉价药换“马甲”变身高价药
为了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国家发改委连续多年大力挥刀,降低药品价格。孙东东认为,国家发改委数次降价要求,迫使企业压低价格是廉价药逐步退市的原因之一。“这么多 中标死 药品的出现,应该引起重视。”孙东东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每次调低药品价格,都会限定药品名和相应规格,因此,个别企业只需要更换药品名和药品规格,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出降价目录表,再换上“马甲”重生,价格要远比限定价格高得多。孙东东说,一些药只是成分稍微进行一下调整就可以变成新药,价格不降反升。
于明德直言,政府需要做的是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并在药品定价过程当中充分听取企业的呼声,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时候,不要将药品价格一味压低,伤害企业的利益,最终患者吃亏。只有药价回归市场,廉价又有效的药品才会顺其自然地留下。
于明德表示,“既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崔小波认为,尽管目前国家对生产廉价药的企业有相应的补贴,但现有的补贴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些临床必需的廉价特效药品,政府应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厂家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保障其合理利润,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保证廉价特效药品供应的稳定。”
谈及未来廉价药前景,一位不愿具名的京城药企相关负责人分析,要想达到新版GMP要求,原料药生产面临全面升级。众所周知,改造生产线绝对价格不菲,谁也不愿意为了几元的药品进行大手笔投入。虽然有消息说,发改委正在考虑重新制定廉价药品的定价机制,但在降药价呼声高企之时,大幅提价并不容易,所以廉价药很可能难逃短命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