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前沿

Nature子刊:噬菌体疗法可以缓解人类分枝杆菌感染

2017年9月5岁,英国女孩Isabelle Carnell在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进行双肺移植手术。然而,不幸的是,她患有一种名叫囊性纤维化的遗传性疾病,这使得她不断地和脓肿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感染作斗争。

2019年5月16日

《自然-遗传》揭示哺乳动物卵子表观基因组建立机制和功能研究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健康的卵母细胞对于胚胎早期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卵母细胞不仅提供了一半的DNA,而且提供了受精卵发育所必需的母源mRNA、蛋白质、细胞器等。另外,卵母细胞中的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则保证了哺乳动物的两性繁殖。有趣的是,之前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具有独特的表观基因组。

2019年5月15日

Curr Biol:揭示感觉信号在大脑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其它运动信号而言,大脑皮层中的感觉信号或许在不同神经细胞之间拥有不同的连接模式且会对行为产生不同的效应,这些感觉信号在控制机体运动和其它功能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域会发送信号来刺激肌肉产生反应。

2019年5月15日

EMBO Mol Med:鉴别出胶质母细胞瘤的致命“弱点”

2019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年人群中最流行且最具致死性的一种脑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外科手术通常无法完全切除患者病灶,而且肿瘤细胞还会入侵组织并且在大脑中扩散,此外,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还对当前药物疗法会产生耐药性。

2019年5月15日

Nature:揭示NNMT是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主代谢调节蛋白

2019年5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高分级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HGSC)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输卵管或卵巢并在整个腹腔内扩散的肿瘤类型。HGSC是最常见的卵巢癌形式,也是最致命的。当这种疾病已发生扩散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这种疾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50%。

2019年5月15日

SGLT2降糖药致生殖器感染"发酵" 已上市药物几乎都中枪

研究人员从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筛查出了从2013年3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服用SGLT2抑制剂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了55例独特FG病例。患者年龄33-87岁,其中男性39人,女性16人。SGLT2抑制剂治疗开始至发生FG的时间范围从5天至49个月不等。

2019年5月15日

Cell:新研究揭示抗生素杀伤细胞的机制

大多数抗生素通过干扰关键功能(例如DNA复制或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起作用。然而,这些机制仅代表抗生素全部作用的一部分。

2019年5月15日

新药物可治疗HIV感染引发的粘膜损伤

阴道杀菌剂可以预防女性中HIV-1的性传播,具有拯救生命和帮助阻止流行病的巨大潜力。但微生物的微妙环境自然地定居在阴道内并保持健康的粘膜屏障,这使得寻找这种杀微生物剂具有挑战性,阻碍了临床实验的开展。

2019年5月15日

Cell:人类结肠癌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疗策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贝勒医学院、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华盛顿大学、范德堡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产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对这种肿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学机制和可能的新治疗策略

2019年5月15日

用抗体治愈埃博拉病毒的豚鼠 提高了人类治疗埃博拉的希望

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导致11000多人死亡。当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几种实验性疫苗和治疗方法,但没有一种获准用于人类。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防御蛋白,是我们的身体对感染或接种疫苗做出反应时产生的,是研究的治疗方法之一。一旦发现了对抗疾病的最佳抗体,我们就可以批量生产并用于治疗。

2019年5月15日

研究揭示棉花纤维细胞极性生长机制

棉花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人类种植驯化棉花的历史有7000年之久,棉纤维一直是纺织业中天然纤维的最重要来源。棉纤维是由胚珠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的高度特化的单细胞表皮毛,成熟的纤维细胞长度可达直径的1000-3000倍,因此棉花纤维细胞是研究植物细胞极性生长的理想模型

2019年5月15日

新研究:HPV治疗性疫苗有望根除癌前病变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能够抑制HPV感染,为HPV相关癌症预防带来了重要进步。然而,相当一部分女性仍然面临着出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可能是没有及时接种,或感染了非疫苗覆盖亚型HPV的女性,或接种效果不佳……那么,对于已经出现癌前病变的女性,我们是否还有干预措施?

2019年5月14日

Nature重磅:TNF抑制剂 既能提高免疫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副作用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分子刹车”——PD-1和CTLA-4。我们知道,PD-1和CTLA-4是一种免疫细胞蛋白(T淋巴细胞),负责防止这些细胞破坏其他细胞,如癌细胞。这些T细胞表面蛋白发挥“刹车”活性,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而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介导炎症反应,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等。

2019年5月14日

科学家发现关键蛋白缺失会抑制细胞的运动

UConn研究人员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报告说,在其表面缺失某种蛋白质的细胞无法正常运动。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如何移动和修复正常组织中的伤口,以及癌症如何通过身体传播。

2019年5月14日

哈佛医学科学家开发AI筛查系统SigMA

PARP抑制剂是一种可以阻断某些细胞酶的物质,有希望治疗由同源重组 (HR) 缺陷引起的癌症,同源重组是一种协调有害DNA断裂修复的微观机制。然而,PARP抑制剂的使用仍然有限,因为大多数临床测试无法对HR进行有效检测。

2019年5月14日

研究发现痴呆症新亚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的一种。由于发病越来越多,却一直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也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近日,一项重要发现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前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情况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搞错了,究其病因,其实是一种新的痴呆症亚型。这将为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019年5月14日

新研究揭示心房颤动引发的痴呆症的内在机制

Stroke发表的最新研究提高了研究人员对心房颤动相关性痴呆机制的认识。明尼苏达大学心脏病学研究员Jeremy Berman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已经确定Afib与痴呆有关,与临床卒中无关,但关联的机制尚不清楚。

2019年5月14日

循环肿瘤DNA为治疗卵巢癌提供更多选择

恶性浆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亚型。 HGSOC肿瘤由几个具有大量突变的异质细胞群组成。这种遗传变异性使得难以找到能够杀死所有癌细胞的药物,并且细胞在治疗期间不会对其产生抗药性。

2019年5月14日

二甲双胍再有新发现:抑制小鼠肿瘤生长

参与实验的小鼠接种了人结肠癌细胞,分为五组,其中2组可以随意进食,另外3组以24小时为周期间歇性禁食。正常喂养和禁食小鼠分别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2019年5月14日

《细胞》:揭示NASH病理机制 有望带来创新疗法

NASH患者的肝脏不但出现脂肪堆积,而且产生炎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NASH患者肝脏样本的分析,发现这些患者肝细胞中一种名为mitofusin 2(Mfn2)的线粒体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且他们在小鼠的NASH模型中同样发现Mfn2水平显著下降。那么Mfn2与NASH的疾病发生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2019年5月9日

靶向作用细菌“超强力胶水”蛋白有望开发出新型抗菌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筹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细菌外膜(细菌的超强力胶水)中的特殊蛋白粘附在机体某些部位并不断繁殖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创新性疗法,同时也有望推动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的抗菌策略。

2019年5月9日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人类大脑基因插入到猕猴基因组中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参与大脑生长的人类基因插入到猴子的基因组中,制造出了多个转基因猕猴,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在猕猴出生后对其进行相关的实验。

2019年5月9日

科学家鉴别出特殊类型的脂肪细胞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脂肪细胞间的差异,或能帮助鉴别出易患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等。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鉴别出了能够“快速燃烧”的脂肪细胞,如果被解锁的话,这些脂肪细胞或有望帮助人们减肥。

2019年5月9日

一种机体先天性免疫传感器分子或有望抑制肝癌进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反应的一种特殊蛋白或能有效抑制常见肝癌的发生和进展,这种名为NLRP12的先天性免疫感受器或能有效帮助抵御肝细胞癌的发生。

2019年5月9日

中性粒细胞较长的寿命或会驱动HIV相关的肠道炎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存活率的增加与HIV感染个体机体中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直接相关,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益生菌乳酸菌或会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寿命,或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来降低HIV感染个体机体中的肠道炎症表现。

2019年5月9日

Nature:“坏”胆固醇吸引巨噬细胞混进动脉壁引发心脏病和中风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其中,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最近的统计数据,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的基础)和中风占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60%以上。

2019年5月9日

突破瓶颈!中国科学家成功建立乙肝病毒感染模型

说起乙肝,很多人都不陌生。据统计,中国的肝脏病患者约有4亿人,占全球肝脏病人的40%。这其中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目前也还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

2019年5月9日

《柳叶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下HIV病毒感染零风险

昨日,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登了一篇重磅研究论文。科学家们发现,在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下,即便是进行了无保护的性行为,HIV病毒的感染风险依然是0%!这一研究也让人类站到了消灭艾滋病的历史节点上。

2019年5月9日

黑色素瘤对BRAF抑制剂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被发现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皮肤癌,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的新型靶向性疗法改善了很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但很不幸的是,由于黑色素瘤的耐药性和肿瘤复发,很多患者的积极性预后往往并不会持续太久;近日,一项刊登在Cancer Research 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非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黑色素瘤对一种常用于靶向作用BRAF蛋白及其信号通路的常见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2019年5月9日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